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果皮。 原產馬來西亞。 現我國主產於海南、雲南、台灣、福建等地。 原植物喜高溫濕潤氣候,耐肥,不耐寒,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 味辛,性微溫。 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下氣寬中、行水消腫。 臨床用名有大腹皮、大腹絨。 【本草匯言】 《日華子本草》: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中。 《本草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本草經疏》:大腹皮,即檳榔皮也。 其氣味所主,與檳榔大略相同。 茅檳榔性烈,破氣最捷,腹皮性緩,下氣稍遲。 入足陽明、太陰經。 二經虛則寒熱不調,逆氣攻走,或痰漱焦,結成膈證,成濕熱鬱積,酸味醋心,辛溫暖胃,豁痰通行下氣,則諸證除矣。

  2. 大腹皮的傳統功效. 1. 健脾胃. 大腹皮味苦、性平,歸脾、胃經。 具有清熱利水、健脾益氣的功效。 用於濕熱病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脾胃濕熱等症。 大腹皮含有黃酮類、甙類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清熱解毒、增進食慾、健脾胃的作用。 因此,大腹皮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脾胃濕熱等症狀。 2. 利水消腫. 大腹皮味甘,性微溫。 入藥有清熱解毒、鎮痛、利水消腫之效。 利水消腫為大腹皮之主要功效,其能促進腎臟排尿功能,使體內多餘水分順利排出,從而達到利水消腫之作用。 此外,大腹皮還具有清熱解毒、鎮痛等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膀胱炎、尿道炎、腎結石等病症。 古代典籍 . 《本草匯言》:「《本草匯言》:大腹皮,寬中利氣之捷藥也。

  3. 大腹皮具有利水消腫行氣寬中祛痰止嘔發表解暑散瘀止痛等功效作用。 本品為中藥材,如有需求使用時需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 2018年12月14日 · 功能. 行氣寬中,利水消腫。 主治. 1、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能行氣導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 2、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 性味歸經. 【性味】 辛,微溫。 【歸經】 入脾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 用法與用量. 內服: 煎湯,5~10g;或入丸、散。 外用: 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產地. 主產於廣東、海南、雲南、台灣、廣西、福建。 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禁/宜人群. 氣虛體弱者慎服。 炮製方法. 1、大腹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乾燥松,去硬皮,切段乾燥。 2、酒大皮:取黃酒加適量水與淨大腹皮拌勻,曬乾。 每大腹皮100kg,用灑30kg。

    • 基本信息
    • 藥性論述
    • 藥材來源
    • 藥方選錄
    • 臨床研究
    • 藥材鑒別

    中藥名大腹皮 別名檳榔皮(孫思邈),大腹毛(《醫林纂要》),茯毛(《會約醫鏡》),檳榔衣(《藥材資料彙編》),大腹絨(《藥材學》)。 英文名Arece Peel,Betelnut Peel。 原植物 Areca catechuL. 藥用部位以植物的果皮入藥。 功效分類 利水藥。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檳榔

    性味歸經

    味辛;性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⑴《開寶本草》:「微溫,無毒。」 ⑵《綱目》:「辛,微溫,無毒。」 ⑶《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二經。」 ⑷《藥品化義》:「入脾、肺、胃、大小腸五經。」

    功效主治

    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於濕阻氣滯,胸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⑴《日華子本草》: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中。 ⑵《開寶本草》: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並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良。 ⑶《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⑷《本草再新》:瀉肺,和胃氣,利濕追風,寬腸消腫,理腰腳氣,治瘧疾瀉痢。

    藥用配伍

    1.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該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能行氣導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治食積氣滯之脘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若治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可與藿香、陳皮、厚朴等同用。 2.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該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麻科活人全書》);若治腳氣腫痛,二便不通,可與桑白皮、木通、牽牛子等同用。

    來源考證

    侯寧極《藥譜》。

    藥材基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L.的乾燥果皮。

    產地溯源

    主產於廣東、海南、雲南、台灣、廣西、福建。

    ⑴治腳氣,腫滿腹脹,大小便秘澀:大腹皮一兩(銼),檳榔一兩,木香半兩,木通二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二兩(銼),牽牛子二兩(微炒)。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二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聖惠方》); ⑵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滯,風濕客搏,脾經受濕,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疰,來去不定,舉動喘乏:五茄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眼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⑶治漏瘡惡穢:大腹皮煎湯洗之。(《仁齋直指方》)

    以黃芪腹皮白朮湯治療婦女妊娠水腫,每日劑,煎服,治30例,痊癒20例,顯效7例,有效率90%(陝西中醫,1993,16:249);以羊水湯(黃芩、白朮、大腹皮、茯苓、當歸等)治療羊水過多16例,總有效率100%(甘肅中醫,1997,1:33)。 不良反應:大腹皮一般情況下使用無明顯毒副作用,但曾有大腹皮復方湯劑引起過敏性休克及嚴重蕁麻疹各一例的報導(福建中醫藥,1989,5:11)。

    性狀鑒別

    大腹皮:略呈橢圓形或長卵形瓢狀,長4~7cm,寬2~3.5cm,厚0.2~ 0.5cm。 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規則的縱皺紋及隆起的橫紋,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及殘存萼片。內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殼狀。體輕,質硬,縱向撕裂後可見中果皮纖維。氣微,味微澀。 大腹毛:略呈橢圓形或瓢狀。外果皮多已脫落或殘存。中果皮棕毛狀,黃白色或淡棕色,疏鬆質柔。內果皮硬殼狀,黃棕色至棕色,內表面光滑,有時縱向破裂。無臭,味淡。

    顯微鑒定

    粉末:灰黃色。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9-15μm,長至52.8μm,壁略呈連珠狀增厚。中果皮纖維多成束,細長條形,平直或稍彎曲,有的一邊呈小波狀凸起,末端稍鈍圓,直徑約10μm,壁厚,木化,孔溝明顯;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矽質塊,矽質塊直徑6-9μm,含矽質塊細胞壁厚,木化。中果皮石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長橢圓形,直徑22-50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紋孔、孔溝明顯,有的層紋較清楚。內果皮細胞類多角形、類圓形、長多角形,直徑9-24μm,壁厚,木化,孔溝較明顯。該品以色黃白、質柔韌、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少量檳榔鹼,含兒茶素。

  5. 其他人也問了

  6. 主 治. 用於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1、用於治烏癩風瘡:大腹子,生者或乾者,連全皮勿傷動,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乾為末,臘豬脂和敷。 (《聖濟總錄》) 2、用於治療小兒風痰壅閉,語音不出,氣促喘悶,手足動搖:訶子 (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名二聖散。 (《全幼心鑒》) 用法用量. 5~l0g。 禁 忌. 氣虛體弱者慎用。 炮製方法.

  7. 2016年9月23日 · 大腹皮的药方 ① 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大腹皮一两(锉), 槟榔 一两, 木香 半两, 木通 二两(锉), 郁李仁 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桑白皮 二两(锉), 牵牛子 二两 (微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