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釋名】 ,意指盛大。 足少陰腎經脈氣出于足底,通過然谷,泄成大溪,動脈相應,故名。 【位置】 太谿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太谿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足內側部,內踝後方, 內踝尖 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靈樞‧本輸》:「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者中也。 《醫學入門》:「內踝後五分」; 《循經考穴編》:「踝骨尖平」。 【解剖】 肌肉:前方為脛骨後肌腱和趾長屈肌腱,後方為跟腱和跖肌腱;深層為拇長屈肌。 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血管:脛後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益腎、降火。

  2. 穴點位置: 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穴點作用: 治療 腸胃道不適 、 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 、 失眠 、 口渴 、 心痛 、 喘息 、 腳腫 、 腳底痛 。 取穴方法: 腳踝內側,脛骨內踝後的凹陷中。 內踝最高點與阿基里斯腱的中點凹陷處。 太溪穴 (太谿、呂細、內崑崙)穴位. 特別感謝: 陳潮宗、周曉慧、程良雯中醫師熱心協助穴位資料校對.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 太溪穴 (太谿、呂細、內崑崙)的穴點位置與作用、取穴方法,太溪穴 (太谿、呂細、內崑崙)作用:治療腸胃道不適、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失眠、口渴、心痛、喘息、腳腫、腳底痛。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3. 2024年2月18日 · 太溪穴能夠補腎抗寒,並帶來多重健康益處。 本文將介紹如何找到太溪穴、正確的按摩技巧以及利用這個穴位改善健康狀況的方法。 明易足體養生館

  4. 2024年4月7日 · 太谿穴位於腳踝外側凸起骨頭,和阿基里斯腱中間的凹陷處,是腎經之源,也是補腎的首選大穴,能激發及調動全身腎氣、滋養體內陰液,達到滋陰補腎的效果。

  5. 2021年3月26日 · 太谿穴位於腳踝內後緣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不僅可以調補腎經,更可以大補全身,太谿穴與足三里的調補功效不同,足三里偏重於調補後天,太谿穴偏重於補養先天。

  6. 太溪穴作用與功效. 主治病症:頭痛、目眩、牙痛、咽喉腫痛、氣喘、支氣管炎、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胸痛咳血、消渴、女性生理不順、月經不調、腎髒病、遺精、膀胱炎、陽痿、小便頻數、乳腺炎、增強性功能、關節炎、風濕 ...

  7. 2021年3月5日 · 太谿穴是經的原穴,是匯聚腎經元氣之源,刺激太谿穴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所以可以經常按揉太谿穴,每次五分鐘左右即可,不必拘泥於方法,在腎經的流注時間,即傍晚五點到七點時,按摩的效果更佳,按揉時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 ...

  8. 太衝穴也是治療感冒的主要穴道之一,首先以熱水泡腳10分鐘後,接著拇指由湧泉穴向腳後方向推按,連續推按5分鐘,再用大拇指按摩太衝穴5分鐘。 對於感冒初期的留鼻涕、喉嚨痛等不適都相當程度的治癒功效。 來源: 經絡穴位網. 另外, 太衝穴、 行間穴 都是肝經的重要穴位之一,能夠反應肝臟狀況,能夠對肝臟起到保健益處。 太衝穴能夠疏肝解鬱,因肝火旺盛而導致焦慮鬱悶;行間穴能改善肝膽病變而產生臉色發黃,皆與肝臟有直接關係。 太衝穴為肝經原穴,經常按摩 太衝穴對肝功能 有很好增強肝臟效果。 來源:網路資料. 太衝穴作用與功效. 主治病症 : 消化系統疾病:腹痛腹脹,欬逆納差,大便困難或溏瀉. 心血管系統疾病:心絞痛,胸肋脹痛. 神經系統疾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9. 太谿穴是一個大補穴,也就是腎臟原氣居住的地方。 在針灸學上講,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狀腎陽、理胞宮”的功能。 也就是說,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谿穴都能治療。 總之凡是由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痛、腰酸、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男性性功能減退、婦女習慣性流產等刺激該穴均可達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無論是男人或者女人來說,太谿穴都是人體第一大補穴! 太谿穴位置: 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 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谿穴,太谿二。 太谿穴主治疾病. 1、對各種咽炎都有效,特別是那種常覺得咽喉乾燥、腫痛,屬於中醫上講“腎陰不足”原因引起的咽症。

  10. 2020年10月14日 · 常用的穴道有:督脈的百會穴、神庭穴,任脈的中脘穴,膽經的風池穴、懸鐘穴,心包經的內關穴,腎經的太谿穴、復溜穴。 其中最重要的當以百會穴為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