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日治時期昭和12年 (1937 年),由當時台灣總督府依據島嶼資源與景觀條件,選定本區為台灣八大風景區之一,並且規劃為「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 範圍包括雪山、大霸尖山、霧社、谷關及立霧溪流域一帶,面積達廿七萬公頃,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停止後續作業。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太魯閣國家公園 (德路固語: Rngayan qmita kana klwaan Truku[2])是中華民國第四座成立的 國家公園。.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畫,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 位於台灣東部,地跨 花蓮縣 、 臺中市 、 南投縣 三個行政區。. 園內有 ...

  3. 太魯閣國家公園座落於花蓮、臺中及南投三縣市,是臺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 其範圍以立霧溪峽谷、東西橫貫公路沿線及其外圍山區為主,包括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南湖中央尖山連峰、清水斷崖、立 ...

  4. 管理處簡介. 成立沿革. 倡議: 日治時期昭和12年 (1937 年),由當時台灣總督府依據島嶼資源與景觀條件,選定本區為台灣八大風景區之一,並且規劃為「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 範圍包括雪山、大霸尖山、霧社、谷關及立霧溪流域一帶,面積達廿七萬公頃,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停止後續作業。 建設: 民國38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後,便積極對台灣展開一系列有計畫的建設工作。 從民國45年起,即開始東西中部橫貫公路的拓建工程,費時4年,於民國49年正式通車。 其中由合歡山至太魯閣這一段路線,便成了日後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交通主脈。 太魯閣峽谷的雄偉景觀,在沿線展現無遺。 立法:

  5. 歷史沿革. 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最早可追溯至 日治時期 [6]。 1937年12月27日, 臺灣總督府 國立公園委員會公告「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成立,包括現今 雪山 及太魯閣等地,面積達27萬公頃,但因日治時期結束而廢止。 1936年(日治 昭和 11年)9月, 臺灣軍 司令官 畑俊六 中將,在花蓮視察時於太魯閣入口與山內高級參謀、松本大佐、鐮田副官、荻洲參謀長等人合影。 至1979年, 行政院 核定「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指定太魯閣地區、 中橫公路 大禹嶺 、 合歡山 一帶及 蘇花公路 為國家公園及國家道路公園,最終於1984年完成界定國家公園範圍。

  6. 2024年8月9日 · 太鲁阁国家公园 (德路固语: Rngayan qmita kana klwaan Truku[2])是中华民国第四座成立的 国家公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为国家级风景区,1986年11月12日公告计划,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处。. 位于台湾东部,地跨 花莲县 、 台中市 、 南投县 三个行政区。. 园内有 ...

  7. 1914年日人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闢築的「合歡越」,由花蓮的太魯閣至南投的霧社,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濫觴。

  8.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七十五年處於臺灣東部,座落於花蓮、臺中和南投三縣市,東起清水斷崖,南有奇萊連峰與太魯閣大山,西有合歡山群,北有南湖大山,面積共計92,000公頃,境內崇山峻嶺、地勢高聳,其中2,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園區面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