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對偶與對仗之所以有所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們是運用於不同文體的。. 對偶:. 創作詩文時,特別講究將詞性相類似的字詞配合運用,以求得對稱的美感。. 其形式是,上下(前後)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詞性相同。.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 成對使用的兩個 ...

  2. 2015年9月24日 · 1、對偶. 譚永祥的《漢語修辭美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中說:「上下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者相似,富於整齊、對稱的均衡美,這中修辭手法叫對偶。. 」(其實,他也把「對偶」當成「對仗」的)也就是說,對偶是一種修辭格,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說的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簡介
    • 分類
    • 例子
    • 古今對偶句
    • 對仗與對偶的區別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作用: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使兩方面的意思互相補充和映襯,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中文名:對偶

    •外文名:Pairing

    •分類:形式、內容、結構

    •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對偶: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

    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

    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形式上

    1.單句對偶 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諸葛亮傳》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岳墳對聯)…… ----青山感到榮幸的是墳里埋著抗金名將岳飛的忠骨,白鐵感到恥辱是墳前跪著的是用它鑄造的秦檜等人的像。 2.偶句對偶 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 ----六國結束,四海統一。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兀”與“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 3.多句對偶 用三句對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對,叫多句對對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登上高處向人們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可是老遠的人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勢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大,可是聽到的人卻覺得很清楚。 4.句中對 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 例如:“峰迴路轉”、“曉風殘月”、“羽扇綸巾”。

    內容上

    1.正對偶 上下聯表達的意思是同類的或相近的,是互為補充的。例如: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離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上下聯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海內”,四海之內,古代指全中國。“比鄰”,近鄰。)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 ----有時長空中的煙霧一下子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波光,閃耀著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塊璧玉,靜靜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對“長煙一空”,“靜影沉璧”對“浮光躍金”。上下聯意思相關互補) 2.反對偶 上下聯表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多指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例如: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用刀刻東西,刻一陣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鍥而舍之”與“鍥而不捨”是反對。)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 列國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貪暴秦國的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奉送給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厲害。(“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是反對,“奉之彌繁”與“侵之愈急”是反對。) 3.串對偶(流水對) 即“相串成對”,有如流水順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對。它的起句與對句是從事物的發展過程說的,因此,意思是緊密連貫的。例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便可下達襄陽,再向洛陽進發。(行經巴峽巫峽,再過襄陽,直向洛陽,一氣貫下,寫出急欲出蜀的喜悅心情。)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要想用盡目力眺望到極遠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層樓。(欲窮盡目力,就必然要繼續登高。)

    結構上

    1.成分對偶。 例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後者尤與時宜不合。 其中“論時事不留面子”與“砭錮弊常取類型”均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稱成分對偶。 2.句子對偶。 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與“秋水共長天一色”均為獨立的一句,所以稱句子對偶。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漢代的樂府民歌和古詩,如“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3.古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4.漢代賦體駢文中“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5.唐詩宋詞元曲《登高》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6.在我國的歷代散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過五關,斬六將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室有惠崇山水 人懷與可風流

    •親賢臣,遠小人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對偶: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詮釋。在詞語中,它是一種修辭方法,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

    對仗: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對仗多用於駢體文。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辭彙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對偶與對仗有什麼區別?. 對偶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法。. 對偶的句式看起來整齊美觀,讀起來節奏鏗鏘,便於記誦。. 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聯,很多就是很好的對偶。. 嚴式對偶的要求極嚴,上下兩句對應的位置 ...

  5. 對偶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所構成的修辭。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

  6. 2020年4月30日 · 對仗,又稱隊仗、排偶,指(律詩、駢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 對偶用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的對偶稱為對仗;但對仗又比對偶稍微嚴格一些,尤其是在格律詩中。 格律詩對仗的要求: (1)出句和對句平仄對立,即平對仄或仄對平。

  7. 對偶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所构成的 修辭。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严格的对偶还讲究 平仄 相對,充分利用 声调。 [2] 句型分類. 句中對: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 例如:「峰迴路轉」、「曉風殘月」、「羽扇綸巾」等。 單句對:上下兩句相對偶。 例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岡陵起伏,草木行列。 鼎足對:三句或以上為對,在 文言韻文 中只限用於 元曲。 隔句對:又稱扇對、雙句對,第一句對偶第三句,第二句對偶第四句。 例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長偶對:奇數句與奇數句相對偶,偶數句與偶數句相對偶,至少三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