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功效】 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主治】 用於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痿等證。 山茱萸酸微溫質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溫腎助陽;既能補陰,又能補陽,為補益肝腎之要藥。 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者,常與 熟地 , 山藥 等配伍,如 六味地黃丸 ,治腎陽不足,腰膝酸軟、小便不利者,常與 肉桂 附子 等同用,如 腎氣丸 ;治腎陽虛陽痿者,多與 補骨脂 、 巴戟天 、 淫羊藿 等配伍,以補腎助陽。 用於遺精,遺尿。 本品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固精止遺。 治腎虛不固而致遺精、遺尿者,常與 熟地 、 山藥 等同用,加 六味地黃丸 、 腎氣丸 ;或與 覆盆子 、 金櫻子 、 沙苑子 、 桑螵蛸 等配伍,以增強補腎固澀作用。 【文獻別錄】

  2. 2016年9月23日 ·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经脉

  3. 山茱萸(学名: Cornus officinalis ),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其成熟果实为 中药 ,别名 山萸肉 、 药枣 、 枣皮 、 蜀酸枣 、 肉枣 、 薯枣 、 鸡足 、 实枣 、 萸肉 、 天木籽 、 山芋肉 、 实枣儿 、 山萸 。

  4. 山茱萸是 北溫帶 和北亞熱帶樹種,主要分布於東亞國家,如: 中國 、 日本 、 朝鮮 等。 種植. [ 編輯] 生長習性. [ 編輯] 山茱萸適宜在陰涼、濕潤、土質疏鬆肥沃、背風的環境下生長。 在生長發育期需水量很大,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環境才能滿足生長。 山茱萸栽值後一般4-6年可以開花結果,15年左右進入盛果期,除花期怕寒冷侵襲外,產量比較穩定,平均畝產棗皮20多公斤。 山茱萸的壽命很長,一百年以上仍然可以正常結果。 採制. [ 編輯] 一般在秋末冬初,當果實變紅時就可以採收。 用文火將果實烘烤或置於沸水中略燙後,捏出果核,曬乾或烘乾即可。 田間管理. [ 編輯] (1)苗期管理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 出苗後除雜草。 幼苗期苗高15厘米時可鋤草並追肥1次。

  5. 2020年2月2日 ·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 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主產於河南、浙江。 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 【處方用名】山茱萸、棗皮、山萸肉、酒萸肉。 【 藥性 】 酸、澀,微溫。 歸肝、腎經 。 山茱萸功效. 補益肝腎. 收澀固脫. 山茱萸主治的病. 治肝腎虧虛證. 治體虛滑脫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急救固脫20~30g。 【使用注意】本品溫補收斂,故命門火熾,素有濕熱而致小便淋澀者,不宜使用。 中醫道. 【山茱萸功用闡述】 本品味酸質潤,主入肝腎經。 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益精,又可助陽, 為平補肝腎陰陽之要藥。 又能收澀固脫,補澀兼得,標本兼顧。 「凡人身之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 (《醫學衷中參西錄》),可用於多種體虛滑脫之證。 1.治肝腎虧虛證.

  6. 本品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采收。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性味歸經】 甘、酸,微温。归肝、肾经。【功效】

  7. 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 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地。 原植物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林緣或林中。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以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長。 味酸,性溫。 歸肝、腎經。 功效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臨床用名有山茱萸、棗皮。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酸,平。 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痺,去三蟲。 《名醫別錄》:微溫、無毒。 主治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麵包,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藏,通九竅,止小便利。 久服明目,強力。 《藥性論》:使,味鹹,辛,大熱。 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堅長陰莖,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 主能發汗,止老人尿不節。

  8. 山茱萸,又名山萸。 為各地所產萸肉的統稱。 以皮內肥厚、色紅油潤、酸味濃、乾燥無核、潔淨者為佳。 【 處方名 】萸肉,芋肉,於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棗皮等。 生山萸肉為原藥剝取果內生用入藥者。 處方中寫萸肉,芋肉、於肉、山萸肉,棗皮均指蒸山萸肉。 蒸山黃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 為生山萸肉置籠內蒸至紫褐色再晒乾入藥者。 補肝腎功效增強。 原植物. 【 學名 】: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9. 山茱萸,又称山萸肉、萸肉,是一味补益而又具有收涩功能的常用药。 它之所以名山茱萸,有一段历史性的故事。 传说早在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都属于七雄中赵国的土地,山区的居民大多靠上山釆药为生,同时若采到了名贵的药材,必须向赵王进贡。 有一次,一个采药的村民给赵王进贡,献上一种药,赵王问:“此药何名,有何作用? ”村民答曰:“名叫山萸,是一种补药。 ”赵王听其所答含糊不清,赵王不悦:“小小山民敢将此平庸草药当贡品,岂不小看本王,故念你无知,赶快带此草药回家。 这时有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来,对赵王说:“山茱是一种良药,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疾,才特意采了送来。 ”赵王却说:“寡人不需用什么山茱。 ”村民听后,只好没精打采地走出了宫门。

  10. 茱萸,又名樧、越椒、艾子,是幾种不同的常绿带香的植物通稱,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然而中國古籍中單稱「茱萸」時指的是何者仍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