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品為楝科落葉喬木植物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實。我國南方各地均產,以四川產者為佳。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生用成炒用。用時打碎。【性味歸經】 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功效】

  2. traditional-worldmedicine.com › chuanlianzi川棟子 - | 中醫道

    2023年3月7日 · 川棟子】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為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實。主產於四川。冬季採收。 【處方用名】川楝子、金鈴子、炒川楝子。 【藥性】苦,寒;有小毒。入肝、小腸、膀胱經。 川楝子功效 疏肝洩熱 行氣止痛 殺蟲 川楝子主治的病

  3. 2016年9月23日 ·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 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

  4. 川楝子性寒,味苦,是 行氣 藥的一種。 主要入 肝經,疏泄肝熱, 行氣止痛,有 除濕 熱、 清肝 火、止痛、殺蟲的功能。 而且還是製作高效無殘毒無污染的新型植物類農藥的重要原料。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地理分布. 3 栽培技術. 3.1 育苗移栽法. 3.2 種子栽種法. 3.3 病蟲害防治. 3.4 田間管理. 4 藥用價值. 4.1 川楝子主要用途. 4.2 《全國中草藥彙編》 4.3 《本草正》 4.4 《雷公炮炙論》 4.5 藥理作用. 5 參看. 形態特徵. 川楝 (圖1) 川楝子是喬木川楝的果實,原物種高10餘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狀鱗片,老時無,暗紅色,具皮孔, 葉痕 明顯。

  5. 川楝子的傳統功效. 1. 疏肝解鬱. 川楝子性苦寒,功能清肝火、泄鬱熱、行氣止痛,適用於肝鬱化火所致諸痛證。 常與玄胡索、金鈴子散同用。 此外,肝胃不和之脇肋作痛及疝痛等屬肝經有熱者,也可用本品,多與柴胡、白芍、枳實等同用。 《珍珠囊》載其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綱目》載其治諸疝、蟲、痔。 古代典籍 . 《本草綱目》:「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 《珍珠囊藥性賦》:「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2. 驅蟲殺蟲.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大腸經;具有驅蟲、殺蟲、止痛等功效。 用於蟲積腹痛、蛔蟲、蟯蟲、白癜風蟲等腸道寄生蟲和皮膚寄生蟲之症。 川楝子中之苦楝酚等成分,能殺滅腸道寄生蟲和皮膚寄生蟲。 楝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之效。

  6. 主要產於 中國 的南方各地,以 四川 的產者最為上乘,故又名 川楝子。 藥用. [編輯] 川楝子苦寒沉降,是 行氣藥 的一種。 主要入肝經,疏泄肝熱,行氣止痛,治氣鬱而有熱之證尤宜。 性味歸經. [編輯] 味苦、性寒,有小毒。 入 肝 、 胃 、 小腸 、 膀胱。 功效應用. [編輯] 行氣止痛 :用於治療肝胃氣滯,脅肋脘腹脹痛及疝痛。 殺蟲:用於蟲積腹痛。 為治蟲積腹痛良藥,有熱者尤宜。 可與 檳榔 、 使君子 、 雷丸 等同用。 此外,可焙黃研末,以油調膏外敷治 頭癬。 用法用量. [編輯] 煎服,3~10克,本品有小毒不宜過量服用。 化學研究. [編輯] 本品含 川楝素 、 楝樹鹼 、 山奈醇 及 脂肪油 等。 本品所含川楝素對 蛔蟲 、 蚯蚓 、 水蛭 等有明顯的殺滅作用。

  7. 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的乾燥成熟果實。 野生或栽培。 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河南、甘肅等地。 原植物生於坪壩或丘陵地帶的濕潤處。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不耐蔭蔽,海拔1000米以下均可生長,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 味苦,性寒。 有小毒。 歸肝、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臨床用名有川楝子、炒川楝子、醋川楝子、鹽川楝子。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 主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 《名醫別錄》:有小毒。 治蛔蟲,利大腸。 《藥性論》:亦可單用。 主人中大熱狂立,躁悶。 作湯浴,不入湯服。 《本草衍義》:主傷寒大熱煩躁,殺三蟲、疥瘍,通利大便、小便。 《湯液本草》:氣寒,味苦,平,有小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