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09年2月5日 · 為了農耕順利,族人隨著天地變化、四季運轉,展開以小米為中心的歲時祭儀,從開墾祭、拋石祭、播種祭、播種終了祭、甘薯祭、除草祭、趕鳥祭、收穫祭、封鋤祭、進倉祭、新年祭為止,每一個祭典,緊緊與人間行事相繫。
有鑒於布農族傳統社會裡,小米進倉祭是將採收並且曝曬好的小米存放米倉,儀式中使用著古老的信仰器物,並以小米釀成的酒,向上天及祖靈祈求來年豐收、工作順利、家庭平安。
2024年6月29日 · 花蓮縣卓溪鄉公所產業暨觀光管理所今年度辦理小米園復振計畫第四場次-布農族歲時祭「小米進倉祭」,也是公所首次以小米作物為主要的主題,結合布農族歲時祭儀文化的傳承、產業及觀光行銷,藉此推廣卓溪鄉的產業外,更重要的也是復振布農族文化-小米。
2018年12月20日 · 台灣島上的南島語族,都會利用小米,而布農族的「小米板曆」,更連結小米種植和布農族重要儀式。 根據邦卡兒合著的《走山拉姆岸》,小米成長的每個階段都代表著不同的歲時:「布農族幾乎每個月都有祭典,農事、狩獵、驅邪等祭儀,按照月亮和星星的運轉和變化來進行。 由於沒有確切的曆算詳細記載時間,於是就依小米的成長周期為祭祀準則,一年內最重要的幾個祭典就圍繞著小米生長。 布農板曆的故事. 布農族向來視為沒有文字的族群,1937年,日本學者於新高郡(今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境)布農族qanitoan(屬於巒群)社頭目塔魯姆馬古德凡(talumma-bungzavan)家中發現了一塊長約122.7公分、寬約11.8公分、厚2.4公分的木刻畫曆,又稱「版曆」,證明布農族口述祭儀和技藝的說法。
小米收穫祭是鄒族、魯凱族、布農族等台灣原住民族群舉行的與生產活動有關的祭儀活動。 它的大致內容是以氏族為單位,同一部落各氏族在同一日各自舉行,因此也可說它是氏族的團結祭儀。 基本介紹. 中文名:小米收穫祭. 節日活動:祭天拜祖、慶祝豐收. 節日意義:氏族的團結祭儀. 舉辦人群:台灣原住民族群. 資料. 小米收穫祭,分散在各地的氏族成員,前一天都要返回合社的氏族宗家 。 主持祭儀的長老要先夜宿於祭屋中,在天將亮時一個人到小米田進行儀式。 回到祭屋後,再帶領氏族成員舉行儀式,向小米神致敬,同時祈祝年年豐收。 早餐在祭屋中進食,由氏族成員分享米、酒與肉食。 之後,各氏族間彼此互邀、分享酒食,以顯示彼此間的互助團結,並再一次肯定部落內各氏族間的地位與關係。 拉勞蘭的小米收穫祭. 小米收穫祭. 簡介.
對布農族人來說,小米 (maduh)具有靈與神聖性的地位,一整年的歲時祭儀則是圍繞著小米的生長階段,並有其對應的工作祭儀。 而andaza進倉祭是小米採收過後最為慎重的祭典,在儀式過程中須秉持著敬畏與感恩之心,將小米一串一串的迎進小米倉中,並以豬血塗抹倉內,以示餵養、滿足小米的靈,意味讓小米能留下來,豐盈我們的穀倉。 加拿村 (kanahcain)辦理andaza小米進倉祭已行之有年,在公開儀式中我們能夠很鉅細靡遺的看到小米進倉的祭儀過程,當日活動有傳統技藝競賽、傳統歌謠展演,也設有農特產展售及DIY手做體驗,還有小米進倉祭的教育推廣活動,讓大家透過寓教方式,更深入地認識布農族小米故事以及進倉祭文化內涵哦! 8月10日 (六)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活動地點.
萬物有靈的布農族,相信小米是具有靈性的,在小米生長的各個階段,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費時的祭祀儀式。 儀式中也隱含著深厚文化的脈絡,甚至布農人傳統的年月觀念是依著小米的成長而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