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日治時期,王田曾被列為 中橫公路 計劃線起點,路線大致是現今 台14線,一路經 霧社 、 屯原,接著沿現今 能高越嶺古道,翻越 中央山脈,銜接台14線餘段,至終點 銅門,但遲至1945年為止,僅存霧社至銅門此段路線呈現未動工狀態。 公路總局探勘測量隊 實地勘察 結果,一度擺在中橫公路計劃線,後因地質不穩等因素,選擇今日中橫公路東段路線施工 [3]。 歷史. [編輯] 台灣清治末期,王田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王田庄」,隸屬於 大肚下堡。 該庄北與 大肚庄 、 番社腳庄 為鄰,東與 同安厝庄 、 學田庄 、 朥 (月胥)庄 為鄰,南邊隔 大肚溪 與 阿夷庄 為界,西邊為 社腳庄 [1]。 1901年(日 明治 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 臺中廳。
2016年5月7日 · 從地名看到南島民族祖先的足跡. 今天的彰化縣境內,早期分佈的平埔族有兩個系統,一個是西部靠海的「巴布薩族」,或稱「貓霧栜族」(Babuza);另一系統是較內陸的「洪雅族」,或稱「和安雅族」(Hoanya),從彰化的許多新舊地名,可以明顯感受我們這些屬於南島民族的平埔族祖先的身影。 以前彰化地區統稱為「半線街」,是平埔族中的巴布薩族的「半線社」所在地。 彰化市有「社尾街」,可知是在舊「番社」的尾端。 荷蘭時代的戶口表有「Asock」,即清領時期舊文獻中的平埔族巴布薩族「阿束社」,(地點在今彰化市大竹路);荷蘭時代的的「Babousack」,即清領時期文獻中的「馬芝遴社」(在鹿港)。
“彰化”一稱之由來,據福建巡撫王紹蘭《彰化縣碑記》中的一段話:“實獲眾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可得知“彰化”就是顯彰皇化的意思。
彰化郵政始於清領時期,清政府在台設舖遞 [43],徒步傳遞軍書,其中彰化縣轄有七舖,其中一舖即是「半線舖」。當時郵路從台南到彰化,有牛車作交通工具,彰化以北較為荒蕪,只得步行。
半線. 彰化,舊名半線,是以原住民半線社而得名。. 「半線」二字,起源甚早,臺灣的第一部府志--康. 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蔣毓英修《臺灣府志》,便出現了數處有關半線社的記載,如卷二「敘山. 」在「斗六門諸山」之後的附注,便說:「斗六門山甚 ...
2021年7月26日 · 清初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1682-1758)從彰化遠望時,描述其山形如「百雉高城」(意為壯闊的高牆)。 也難怪在1999年兩岸關係緊張之時,當局將大肚山視為共軍模擬攻台首要目標,尤其是山上的清泉崗戰略地位無與倫比,派重兵駐守。
彰化縣 是 中華民國 臺灣 的 縣,位於臺灣 中部,東邊以 八卦山脈 與 南投縣 接壤,西邊濱臨 臺灣海峽,南邊以 濁水溪 與 雲林縣 為界,北邊以 烏溪 與 臺中市 為界。 縣治及最大城市為 彰化市,彰化縣內轄有2 市 、6 鎮 、18 鄉,共有26個鄉鎮市。 彰化縣最早成立於1723年,由 雍正帝 取「建學立師以彰雅化」、「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之意,賜名「彰化縣」。 彰化縣內人口約有123萬人,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唯一人口超過100萬人的縣份。 縣內盛產稻米,有「臺灣米倉」之譽 [2],是臺灣的農業大縣之一。 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 彰化平原,南邊則是 濁水溪沖積平原,境內水流有 洋子厝溪 、 東螺溪 、 員林大排 等。 該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 中彰投 地區。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