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1日 · 律詩格律要求句子的長短需一致,為「四聯八句」。絕句不像律詩要求那麼嚴格,其聲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每首四句。律詩和絕句都可以分為「五言」或「七言」。

  2. 句式方面律詩句子長短全首一致;不是五言,就是七言。. 「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 對仗方面:律詩每首必有對仗,且位置也有規定,全詩八句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必須對仗工整,詞性相同 ...

  3. 陸、 各種詩體押韻的規則. 一、 絕句. (一) 五言絕句. 1. 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以不押韻居多,如果押韻可押鄰韻。. 2. 第二、四句一定要押韻,而且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不能換韻。. 3. 第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若不押韻時,限用仄聲字。.

  4. 2019年4月26日 · 本文試圖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儘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記憶的表達方式,來講清格律詩的16種標準格式。 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後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後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說這是"基本格式",是因為其他各種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絕句和律詩,共16種),都可以從它推導出來。 學習中,一定要先把這個"基本格式"背熟,記住。 從基本格式推導其他格式,是學習的一個竅門。 如果把全部16種格式都開列出來,機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記住的。 這個"基本格式"中所說的"平",大體上就是現在普通話中的"陰平"字和"陽平"字;"仄",大體上就是現在普通話里的"上聲"字和"去聲"字。

  5. [編輯] 絕句,為近體詩體裁之一,一篇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亦有少數六言作品。 唐代 近體詩形成以前,即有五言絕句的形式產生,入唐以後稱為「古絕」,原稱為「短句」、「斷句」、「截句」等,名稱最早可見於 六朝。 「古絕」形式較為自由,並無嚴格的格律限制,常有押仄聲韻的作品。 至於格律化的絕句,又稱「律絕」,須依守近體詩格式。 五、七言絕句應起源於 古詩,隨詩歌格律發展,而成為絕句,唐代達到極盛,宮廷、梨園、邊塞、旗亭無不傳唱。 王昌齡 、 王之渙 、 李白 、 杜牧 、 李賀 、 李商隱 都是絕句的名家。 宋朝 以後, 王安石 、 蘇軾 、 陸游 同樣擅長絕句。 律詩簡介. [編輯]

  6. 其他人也問了

  7. 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 律絕 和 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常見的絕句有 五言絕句 和 七言絕句, 六言絕句 較為少見。 基本介紹. 中文名:絕句. 別稱:絕詩、截句. 形成時期: 魏晉南北朝. 流行時期: 唐代. 代表詩人: 李白 、 王昌齡 等. 代表作:《早發白帝城》《登鸛雀樓》等. 體裁沿革. 絕句起源於漢魏六朝的 樂府 短章,其名稱可能來自六朝文人的“聯句”。 文獻記載,六朝時期文人宴集,有聯章作詩的風氣,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詩。 如果將各人所作的割斷開來,單獨成篇,就叫“一絕”,而絕句的稱呼即由此而立。 四句一絕,這個觀念是自然形成的,從《詩經》以來,絕大多數詩都是以四句為一個段落。 《詩經》里的詩,大多數是四言四句,古人稱為“一章”。

  8. 唐詩主要可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大類。. 律詩、絕句、古詩 又各分為五言、七言。. 如在格律上區分,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類。. 古體詩. 古體詩用字不講平仄,句數多寡無定(但須偶數句),押韻可通可轉,不受束縛自由地抒寫。. 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