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後赤壁賦」賞析 --曾允盈 後赤壁賦一文上承前赤壁賦的思想內涵,筆觸清靈,皆欲呈現安而忘憂的情感。 文脈一氣呵成,自前篇深刻形描秋景,乃至後賦著墨於冬日山川峻岩,時序貫穿相扣。 而自裡行間流露出的小我的無私情懷,更在成篇裡似明似滅,相映成趣的表現。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後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格局,抒發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美景色。 全文駢散並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的散文詩。

  3. 2017年12月28日 · 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於農曆七月十六日初遊黃州赤壁,十月十五日再度泛遊赤壁,前後各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爲題的散文賦,後人為作區隔,因稱第一篇爲〈前赤壁賦〉,第二篇爲〈後赤壁賦〉,後者可謂前者的續篇。

  4. 2017年12月26日 · 本段賞析: 總收上文,以主客盡歡,醉臥舟中的灑脫自適作結,一夜的激越感慨就此煙消雲散。 以之首段因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所生的「樂」,末段解脫領悟之「樂」更進一層。

  5. 賞析 前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

  6. 2024年10月17日 · 後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格局,抒發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美景色。 全文駢散並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的散文詩。 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 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 乘鶴是道化昇仙的標誌,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現了那種超越現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 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後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得淋漓盡致的。

  7. 後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是《赤壁賦》的姊妹篇。 與前篇純寫江上泛舟不同,後篇記游,以登岸履險為主,也無談玄說理的內容。

  8. 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