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德性倫理學(英語: Virtue Ethics )也稱為德行倫理學或美德倫理學,[註 1] 是一個規範倫理學理論。 德性倫理學聚焦在 道德主體 ( 英語 : Moral Agency ) ,即行為的推動者。
德行倫理學 (virtue ethics)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是一種目的論的倫理學,揭櫫人生以追求幸福或至高善為終極的目的,重視人生價值的全面實現或完成,因此他的倫理學也被稱為「幸福論」。. 這個幸福只有在個人本有能力,本性的潛能都得到全面的開展時,所謂 ...
德性倫理學(英語: Virtue Ethics )也称为德行倫理學或美德伦理学,[註 1] 是一個規範倫理學理論。德性倫理學聚焦在 道德主体 ( 英语 : Moral Agency ),即行為的推動者。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
效益論與義務論:我們應該「做」什麼? 德行論: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3. 德行(arete,傑出品行):個人固有的氣質,經由培養訓練,使德行的活動成為習慣。
心理學家Carol Gilligan訪問了很多男人與女人,探討他們面對道德難題時的道德推論方式,她在1982 年的著作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中提出此一結論:女性採取一種不同於男人的道德思維模式,採取一種不同的道德語彙;她們是談傷害他人、或 ...
規範倫理學 (英語:normative ethics)研究人類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為中所遵守的規則,區別於更理論的 元倫理學 和更實際的 應用倫理學。 規範倫理學的各種理論試圖給出「當人思考對於某件事情應該怎麼做才對」時的行為指南,即解答這些問題的程序。 [1] 這些理論對於決定正確或錯誤行為的道德規則提出建議,總體而言就是給出人應該遵守什麼樣的道德行為準則。 這就好似交通法規:按照常理,只要遵守交通法規,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大街小巷到處行駛;但是實際而言又不是這麼簡單,因為規範倫理學主要分為三種理論,每一種有其獨特的道德觀,對於很多論點存在互不相容之處,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該遵從何者。 這三種理論分別為 結果主義 、 義務論 、 德性倫理學。 [2]:11-12. 理論縱述. [編輯]
論」(utilitarianism)為代表理論,而幸福論又可稱為「德行論」(virtueethics); 義務論(deontology)主張道德行為不應該追求任何外在的目的,每個人都 應該單純地盡自己的義務或本分,才能彰顯出道德行為的高貴與價值,因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簡稱德行論)與結果論及義務論同為當代規範倫理學之三大理論,乃三者中最古老之學說,於古希臘及中世紀時代深受學者重視。
德性倫理學 (英語: Virtue Ethics)也稱為 德行倫理學 或 美德倫理學, [註 1] 是一個 規範倫理學 理論。 德性倫理學聚焦在 道德主體(英語:Moral Agency),即行為的推動者。 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 不同於其他規範倫理學理論(如 目的論 、 義務論),德行倫理學不試圖判斷單一行為是否符合道德。 德性倫理學認為,若且唯若道德主體有正確的性格特質,道德主體所作的行為是道德的。 古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 和 亞里斯多德 、 古希臘 和 古羅馬 的 斯多亞學派 、 中國 的 孔子 都被視為德性倫理學代表。 美國哲學家 阿拉斯代爾·麥金泰爾 則是20世紀後半期美德倫理學復興的重要人物,代表作為 追尋美德。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本研究旨在探討麥金泰德行論及其在德育上的意蘊,為使麥金泰之德行論點更為明晰,本研究首先以麥金泰的生平及著作探究其德行論之思想脈絡;其次則描繪出麥金泰對於現代道德困境之批評,並進而建構出德行論之基本概念,由德行概念的轉變展開德行論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