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慕尼黑協定 (英語: Munich Agreement;法語: Accords de Munich; 捷克語: Mnichovská dohoda; 斯洛伐克語: Mníchovská dohoda;德語: Münchner Abkommen)是 德國 、 英國 、 法國 和 義大利 於1938年9月30日在德國 慕尼黑 締結的一項協定。. 該協議規定了德國將吞併 ...
慕尼黑協定 (英語: Munich Agreement;法語: Accords de Munich; 捷克語: Mnichovská dohoda; 斯洛伐克語: Mníchovská dohoda;德語: Münchner Abkommen)是 德國 、 英国 、 法國 和 意大利 于1938年9月30日在德國 慕尼黑 缔结的一项协定。. 该协议规定了德国将吞并 ...
慕尼黑協定(英語: Munich Agreement;法語: Accords de Munich;捷克語: Mnichovská dohoda;斯洛伐克語: Mníchovská dohoda;德語: Münchner Abkommen )是德國、英国、法國和意大利于1938年9月30日在德國慕尼黑缔结的一项协定。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簽約背景
- 協定內容
- 條約正文
- 條約後續
- 條約影響
- 簽訂紀實
- 評價
慕尼黑協定(捷克語:Mnichovská dohoda;英語:Munich Agreement;德語:Münchner Abkommen;法語:Accords de Munich)全稱《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國、法國、納粹德國、義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籤訂的條約。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將蘇台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
•中文名:慕尼黑協定
•外文名:Munich Agreement
•德語:Münchner Abkommen
•法語:Accords de Munich
•全稱: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
•簽約國:英國、法國、納粹德國、義大利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的中心,不僅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軍事工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說德語的德意志族有三百多萬,大部分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
早在1937年6月,納粹德國就擬訂了代號為“綠色方案”的侵捷計畫。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圖以支持“民族自決”為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該地區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為主體。同年4月,以康拉德·漢萊因為首領的德意志人黨舉行代表大會,提出把蘇台德地區從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綱領。阿道夫·希特勒以此為由,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以戰爭相威脅。
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動員,德捷邊境局勢緊張,史稱“五月危機”。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兩國保護下恢復主權,而且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有互助條約。
1938年9月13日,法國內閣召開會議尋求對策。當晚,總理達拉第決定請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出面調解。
《慕尼黑協定》包括8條正文、1個附屬檔案和3項聲明。
主要內容是:
1. 捷克斯洛伐克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德軍於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階段完成對上述地區及其他德意志族占居民多數地區的占領,這些地區存在的任何設備必須完好地交給德國;
2. 對尚不能確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數的捷其他地區,應暫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占領,於11月底前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其歸屬,並劃定最後邊界;
3. 捷政府應在4周內釋放正在服刑的蘇台德政治犯;
4. 有關政府須在3個月內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波蘭和匈牙利少數民族問題,否則,德、英、法、意首腦將再次開會討論;
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考慮到蘇台德領土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定,同意於有關上述割讓的下列條款和條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措施,並且通過本協定它們對保證履行本協定所必要的步驟各應負其責任:
一、撤退將在1938年10月1日開始。
二、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同意從領土上撤退應於1938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壞存在的任何設備,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被責成履行撤退,不得損害上述設備。
三、關於撤退的條件,應由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制定細節。
四、自1938年10月1日起,德國軍隊將分階段占領德意志人(在數量上)占優勢的領土。在附圖所標出的四塊領土,將由德國軍隊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領。
其餘德意志特徵最突出的領土將由上述國際委員會迅速確定,並由德國軍隊在1938年10月10日占領。
《慕尼黑協定》簽訂後,自慕尼黑返回倫敦的張伯倫,在機場上揮舞著協定得意地宣稱:“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39年3月,希特勒踐踏在《慕尼黑協定》中承諾的國際保證,出兵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卻拒不履行保證捷新疆界的義務。該協定的簽訂不但沒有換來張伯倫所宣揚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大舉進攻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聯邦德國簽定相互關係條約,宣布:鑒於根據本條約建立的相互關係,《慕尼黑協定》已經無效。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誌著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協定使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了1.1萬平方英里的領土、360萬居民和1/2以上的經濟資源,喪失了捷作為邊境地區安全螢幕障的防禦要塞,破壞了英、法在東歐的同盟體系,加強了納粹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助長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曾說過:“《慕尼黑協定》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是英國未經戰爭而遭到的一次可恥的失敗”。
四國領導人在慕尼黑的談判幾乎沒有什麼好談的,協定是完全按照希特勒的要求作出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但是,卻一直被排斥在會議之外。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之一馬薩里克博士就當時的情況寫道:“晚上十點〔九月二十九日〕,英國代表霍拉斯爵士把新計畫的要點告訴了我們,並交給我們一張地圖,上面標明了將要立即被占領的地區。我提出了反對意見,對此他兩次斬釘截鐵地說,他對於他所講的話,沒有什麼可補充了。我們就對於我們來說極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區發表了意見,他對這些意見毫不注意。最後,他回去開會了。”
會議結束後,在三十日凌晨大約兩點一刻,在攝政宮飯店張伯倫房間裡,張伯倫和達拉第向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宣布了他們同希特勒達成的協定。
馬薩里克博士後來在他的文章里描述道:“一個法國人用一種十分粗暴的態度向我們解釋說,這是一項無權抗訴、也不可能改變的判決。”
面對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很清楚,一九一八年邊界所確定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已不復存在了。
《慕尼黑協定》給了蘇聯所倡導的集體安全政策以致命一擊。張伯倫對德國的綏靖政策使史達林對英法將法西斯禍水引向東方的企圖不能不有所警惕。因此,說一年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訂立沒有受到《慕尼黑協定》的影響是不客觀的。
邱吉爾在同張伯倫就德捷問題進行爭吵時曾經說過一句一針見血的話,可以作為對《慕尼黑協定》的最好評價:讓你在戰爭與恥辱之間作一抉擇,你選擇了恥辱,而你將來還得進行戰爭。
慕尼黑協定 是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於1938年9月30日在德國慕尼黑締結的一項協定。 該協議規定了德國將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那裡居住著300多萬人,主要是德國人。
單就慕尼黑協定的內容來看,似稱不上為國際間重要之交獻。 其簡短八條規定及幾個附件,不過是德國佔估領蘇台區之具體步驟及其善後問題之決定。 此在國際及國際政治方面,並無深遠影響。
慕尼黑協定(英語:Munich Agreement;法語:Accords de Munich;捷克語:Mnichovská dohoda;斯洛伐克語:Mníchovská dohoda;德語:Münchner Abkommen;又稱慕尼黑會議)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分別由英國、法國、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