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1月20日 ·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 (二)「應如是生清淨心

  2. 2010年10月12日 · 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聖嚴法師2010/10/12.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而冷漠消極,應該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 師:一進農禪寺的門,在照壁上就可見到這句話。. 它本是《金剛經》中的句子,六祖惠能未 ...

  3. 2021年12月10日 · 《當下的力量》將「應無所住」解釋得淺顯易懂,告訴我們如何保持心靈的平靜和安和,佛家則是在《應無所住》的平靜和安和的本來面目之外,還要「生其心」,超越平靜和安和,走向六個得度的法門,而且是從利人的布施入手,只是既然進行了就會費盡全力

  4. 總攝而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不應貪著諸法有諦實,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指應當生起證得諸法無諦實的心,所以兩句經文的內涵是相同的。

  5. 2014年1月28日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的關節,今略說之。 金剛經是實相般若,佛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可以開學人的大智慧。 然全部金剛經,都是破相顯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句,乃體用並顯。 云何體用? 「應無所住」是體,「而生其心」是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 「應無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無,方是金剛本旨。 所以六祖聞此二句,立時悟道。 然則六祖何以一聞便悟? 當知六祖乃肉身菩薩,早已見性。 何以故? 試看六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於此偈語,知六祖已悟無住本性之體,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 傳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體用不二之理。 後來即依此教化學人,大振宗風。

  6.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的世界

  7. 本文以文獻比對和思想耙梳的方法,說明《金剛經》影響深遠的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梵文原義與鳩摩羅什譯本為主之若干漢譯具有細微而重要的差異。 再者,由於什譯本自由剪裁的意譯風格,使這流傳廣遠之漢譯名句,最後竟以異於原義「般若掃執」的思想向度啟悟了禪宗六祖惠能,從而在中土禪學的傳統之中演繹出「自性清淨」之如來藏義。 關鍵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鳩摩羅什、佛典翻譯、經典詮釋 . 前言 一.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梵文原義 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各本漢譯 三. 六祖惠能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理解 結論. * 2013/8/20 收稿,2013/12/30通過審稿。 前言 . 《金剛經》1作為大乘般若經系的重要典籍,固以般若空觀、掃蕩情執為核心要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