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6日 · 晉國晉獻公想要攻打虢國,手下大臣荀息就給他出主意,讓他把晉國特產寶物,屈產寶馬和垂棘寶玉送給虞國國君,賄賂他讓他允許借道給晉國,去攻打虢國。

  2. 2013年2月28日 · 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一個臣子叫張丑,被抵押在燕國,燕王要殺死他,他乘機逃走了。. 快要逃離燕國的疆界時,卻被守邊境的小吏捉住。. 這時張丑心生一計,恐嚇小吏說:「燕王要殺死我的緣故,就是因為有人說我藏有寶珠;他想得我的寶珠,但是我 ...

  3. 自三代以來,玉器象徵配天地四方禮器,又稱「六器」。「蒼璧禮天,黃琮祭地。」璧玉尤其是最貴重一種,代表天器物,一般平民不應擁有,否則便是僭越(意為不守本分,侵犯在上位者特有名分。)這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意義。

  4.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基本信息
    • 相關典故
    • 詞義分析

    出自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中文名: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注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原意:百姓本無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引申: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發 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釋 義】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寶玉,一個小草民沒理由有寶玉,除非盜取搶劫。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說:“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引來災禍。

    我們可以看到,《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財寶,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說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財寶都送給別人;別人如果貪圖財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也就必然招來禍患。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懷才其罪”,甚至“懷色其罪”等等。

    財寶、才華、美貌本身都沒有罪過,然而心術不正的人總是想要摧毀或者搶奪。所以如果你懷壁、懷才、懷色等等,應該像虞叔後來對待虞公那樣把那些覬覦你的人打跑。

  5. 《左傳.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賈害也。』」也作「匹夫無罪,懷璧為罪」。。《 . 》:「,,,。

  6.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出自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 弗獻。. 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 ”乃獻之。. 又求其寶劍。. 叔曰:“是無厭也。. 無厭,將及我。.

  7. 在這段故事中,虞叔最初因為擁有寶玉招來貪得無厭之人的覬覦,這也是後續一連串事端的根由。 成語示例 修貢之餘遠爭寄,懷璧其罪渠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