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狐假虎威 為一 中國 成語,通常是指憑上位者的威勢欺壓人。 戰國策 原文: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 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zh.wikipedia.org/zh-tw/狐假虎威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戰國策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戰國策的討論及參考資料。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原文
    • 注釋
    • 譯文
    • 作品簡介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作品名稱:戰國策·燕策一

    •外文名稱:A ce, yan

    •創作年代:西漢末年

    •作品出處:《戰國策》

    •文學體裁:文言文

    •作者:編訂者劉向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②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若④。

    1.詘指:折節。

    2.厚幣:拿著豐厚的錢財。

    3.呴:通“吼”。

    4.涓人:養獸官。

    5.若:同“苦”。

    6.誰朝:拜見誰(賓語前置)。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之後,登上了王位。他謙卑恭敬,以厚禮重金招聘賢才,準備依靠他們報仇雪恥。於是,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燕國。我深知國小力弱,不可能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幹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國家,來洗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請問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么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同朝共事;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同朝共事;亡國的國君,以賢者為奴僕,則不能保有國家。折節屈尊侍奉賢者,面向老師接受教導,那么,才幹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先於別人去勞役,後於別人去休息,先於別人向人求教,別人已經不求教了,自己還求教不止,那末,才幹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見面時別人有禮貌快步迎上來自己也就有禮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會來到,靠著几案,拄著手杖,頤指氣使,指手畫腳,那么,乾雜活、服苦役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人暴虐粗野,隨便發怒,任意呵斥,那么,只有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犯人、奴隸就會到來。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大王如果能夠廣泛選拔國內的人才,親自登門拜訪,天下人聽說大王親自拜訪賢臣,天下的賢士一定都會奔赴燕國。”

    昭王說:“我應當拜訪誰才合適呢?”

    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君王,想以千金求購千里馬,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內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三個月後他找到了千里馬,可是馬已經死了,就以五百金買了那匹死馬的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找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還白白花了五百金。’內臣回答說:‘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會認為大王善於買馬,那么千里馬就會買到。’於是,不到一年,許多千里馬就送上門來。如果大王果真想招攬人才,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更有才幹的人呢?難道他們還會嫌千里為遠而不到燕國來嗎?”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3. 2019年5月1日 · 本文寫策士馮諼寄食孟嘗君門下,為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焚券市義以收攬民心,替孟嘗君巧營三窟的經過。. 全文通過具體事件的描繪,由馮諼佯裝無能到看似有能的情節中,逐漸呈現其過人的才能與識見。. 文中以先抑後揚的手法來描寫人物,形象 ...

  4. 主要 记述 了 战国 时期說客們的言行,更包括了不少 纵横家 的 政治 策略與 辯論 技巧,也可說是 合纵 與 連橫 的实战演习手冊。 本書展示了战国时代的 历史 特点和 社会 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 典籍。 在 四庫全書 之中為史部。 編者. 《战国策》編者是 西汉 的 劉向,原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大致上認為是非一時一地一人的作品。 學者 羅根澤 認為,可能是 蒯徹 所作,羅根澤說:“《战国策》始作于蒯通(蒯徹);增补并重编者为刘向; 司马贞 所见是否即刘向重编本不可知,今本则有残阙矣。 ” [1] 本書隨著戰亂,也散逸不全,到了 北宋, 曾鞏 又蒐羅闕文,加以重修。 题解. 《战国策》的文章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5. 戰國策》是 中國 古代的 史學 名著,由 西漢 劉向 編訂,但原作者不詳(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劉向因此書所記的多是 東周 後期時諸國混戰,縱橫家為其君王擬定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因此定名為《戰國策》,而該時期亦因此被史家稱為 戰國時代。 《戰國策》為 國別體,全書按 東周國 、 西周國 、 秦國 、 齊國 、 楚國 、 趙國 、 魏國 、 韓國 、 燕國 、 宋國 、 衛國 、 中山國 依次分國編寫,共三十三 卷,約十二 萬 字。 主要 記述 了 戰國 時期說客們的言行,更包括了不少 縱橫家 的 政治 策略與 辯論 技巧,也可說是 合縱 與 連橫 的實戰演習手冊。 本書展示了戰國時代的 歷史 特點和 社會 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 典籍。 在 四庫全書 之中為史部。 編者. [編輯]

  6. 本網頁為您提供戰國策相關文章。戰國策簡介_戰國策原文翻譯|譯文_古文典籍,詩詞古文大全網,戰國策簡介_戰國策原文翻譯|譯文_古文典籍。 劉向 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 劉向 雍氏之役 劉向 齊宣王見顏 劉向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劉向 長平之役 劉向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

  7. 2012年12月22日 · 戰國策》本名《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經漢代劉向編纂完後才正名為戰國策。 作者不詳。 主要記述戰國時期縱橫家言,是研究戰國時代歷史的重要典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