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石板屋 是 臺灣原住民 魯凱族, 排灣族 及少數 布農族 和 泰雅族 用石板建造的傳統式住屋。 相傳以前下雨時房屋常會漏水,改成石板搭建後,屋頂的外型有如 百步蛇 的鱗片般,因此雨水會沿著鱗片外緣流下去,才改善漏水問題。 石板屋一般使用 板岩 或 頁岩 作為建材。 「排灣族 及 魯凱族 石板屋聚落」為文化部遴選之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之一。 [1] 排灣族 [2] 及 魯凱族[3] 石板屋聚落完整地保存排灣族及魯凱族歷史文化遺跡,吸引人類學、建築學等學者的研究興趣,區內的人文資源—聚落景觀與山上自然地景有機結合,配置明顯、保存良好,生動記錄排灣及魯凱族傳統聚落空間、家屋空間、家屋前庭、採石場、水源地及傳統領域,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二項。 形式. [編輯] 排灣族. [編輯]
石板屋 是 臺灣原住民 魯凱族, 排灣族 及少數 布農族 和 泰雅族 用石板建造的傳統式住屋。 相傳以前下雨時房屋常會漏水,改成石板搭建後,屋頂的外型有如 百步蛇 的鱗片般,因此雨水會沿著鱗片外緣流下去,才改善漏水問題。 石板屋一般使用 板岩 或 頁岩 作為建材。 「排灣族 及 魯凱族 石板屋聚落」為文化部遴選之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之一。 [1] 排灣族 [2] 及 魯凱族[3] 石板屋聚落完整地保存排灣族及魯凱族歷史文化遺跡,吸引人類學、建築學等學者的研究興趣,區內的人文資源—聚落景觀與山上自然地景有機結合,配置明顯、保存良好,生動記錄排灣及魯凱族傳統聚落空間、家屋空間、家屋前庭、採石場、水源地及傳統領域,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二項。 形式. 排灣族. 多利用當地的石材所建。
排灣族家屋以石板為材料,部分地區使用木材、竹與茅草或土坯為建築材料。典型的排灣族家屋,基地為梯型平臺,房屋的地面、屋頂與牆面使用板岩,石板屋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屏東三地門、瑪家、泰武、來義、春日等地。
2019年11月4日 · 為了復振石板屋的技藝,找回布農族在地的歷史,2017年花蓮縣文化局與布農族人,決定修復佳心舊部落的一棟石板屋。 修復所需的石板、木材,都要靠人力走4.5公里,一片片揹上山。
2021年7月1日 · 例如臺灣南部的高屏山區多板岩、頁岩,分布於南臺灣的排灣族、魯凱族就取用石板建造傳統石板屋。. 這些與環境融合的低矮房子,設備齊全,而且冬暖夏涼,是會呼吸的房子。. 身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重要合作夥伴、也是全球最早投入世界遺產與建築 ...
其他人也問了
排灣族石板屋為何被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
為什麼石板屋是臺灣原住民族的珍貴文化資產?
排灣族家屋有什麼特色?
石板屋是什麼?
排灣族家屋的建築材料有哪些?
排灣族的物質工藝文化有哪些?
前言. 排灣族傳統的石板家屋,是族人與自己家族記憶最深刻的連結,而一個傳統的石板屋舊聚落,更是蘊含著部落人集體的空間記憶。 老七佳石板屋聚落距今到現在有超過將近500年以上的歷史,在這過程當中歷經了部落自主時代、荷蘭時代、清代、日治時代、以及光復後一直到現在的國民政府執政時期。 在面對外來政權的影響,以及500多年風雨變遷之氣候,雖然偶有斷垣殘壁,但是部落的整體型態樣貌還是趨於完整。 目前尚存這樣完整的排灣族傳統石板屋聚落型態的舊部落並不多,而老七佳在時光荏苒以及氣候變遷中,依然能夠屹立於世,甚至能成為世界遺產潛力點〔1〕。 除了環境的優勢,更是部落族人自老七佳遷村後不斷的上山修復的成果。 然而,從日據時代開始,老七佳就有過大規模的修建紀錄。
石板屋是早期排灣族先住民在台灣居住時常使用的建築材料,玄雅的色調與錯落的紋理成為其主要特色,今日除了在早年遺址與地方博物館可一窺石板屋實景外,有著壯麗的山川景緻,高山峻嶺、山明水秀的九族文化村,園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