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散氏盤腹內357字銘文記載著中國最早的田界契約,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2] 其書法字形寬綽大氣,意拙高古,取橫勢;結構上變化多端,有趣味,整體重心較低(導致橫勢);章法上行列比較有序,兼有欹側之感;風格上顯雄壯、粗實、遒厚、豪邁的

  2. 用夨 [戈菐]散邑,廼即散用田。. 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封;以陟,二封;至于邊,柳。. 復涉瀗,陟雩,𠭯 (徂)畕駡 (阜美) (以西),封于敝戲、桂木;封于芻逨,封于芻道;内陟芻,登于厂源 (原),奉 (封),者刂 栟、阜美 陵、剛木并。. 封于原道,封于 ...

  3. 2019年2月11日 · 西周散氏盤銘》拓片精品合集 散氏盤(San Family Plate)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 清乾隆初年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 散盤. 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徑54.6公分,底徑41.4公分. 此器由寬闊的淺盤配以高圈足和雙附耳,長尾夔龍紋環繞盤腹外壁,典雅穩重,與盤面350字銘文相互輝映。. 銘文內容記述夨國侵犯散國無功,以致割地抵過,內容詳細記錄轉讓的土地範圍及參與履勘的 ...

  5. 散氏盤的造形、紋飾均呈現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端正的風格, 而它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銘文。散氏盤的銘文共三百五十七字,全篇記載西周時,散、矢兩國土地糾紛的事。大意是說:矢國侵略散國,後來議和。

  6. 散氏盤 (San Family Plate),又稱夨人盤, 西周 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 清乾隆年間出土於 陝西 鳳翔(今 寶雞 市 鳳翔縣 ),現藏於 台北故宮博物院 。. 盤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徑54.6公分,底徑41.4公分。. 圓形 ,淺腹,雙附耳,高 ...

  7. 散氏盤. ,為古代盛水器,流行於商末至戰國時期。. 此盤為西周晚期器,腹飾夔紋,間以三浮雕獸首,高足上飾獸面紋,字與字間隱約可見陽文界格。. 內鑄銘文19行,可辨識者約349字,全篇記載西周時散、夨兩國土地糾紛與訂立契約之事。. 原器現藏於臺北 ...

  8. 2016年9月28日 · 散氏盤造形與紋飾均呈現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的風格,文字線條宛轉靈動,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散氏盤又名「矢人盤」,是西周曆王時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陝西風翔出土,曾藏於乾隆內府。以其長篇銘文著稱於世。

  9. 散氏盤,又稱散盤,為西周晚期以塊笵法鑄造之青銅器皿,於清康熙年間於陝西鳳翔出土。 盤內所鑄的銘文為金文草篆,共19行,共357字,記載大意為夨國侵略散國的田邑,後來議和,夨國割田地賠償散國。

  10. 2018年12月8日 · 西周厲王(前857-842)時期青銅器散氏盤一經出土,其銘文就成為書家爭先臨摹、學習大篆書體的典範。散氏盤,清乾隆初年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散氏盤圓形,雙附耳,高20.6厘米,口徑54.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