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4日 · 其中航運類股指數上漲 7.99%為上市類股中表現最強散裝貨櫃齊揚上市航運股終場共有 11 檔以漲停價作收。 海運仍面臨缺櫃、缺艙、缺工、缺車等四缺問題,長榮法說會指出,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持續影響海運供給,若疫情無法有效控制,塞港恐成新常態。 對於後市展望,長榮樂觀看待營運到明年中。 貨櫃三雄昨天成交值囊括上市前 3 名,合計共計 1177.37 億元,占航運股整體成交金額約 85%,占比大盤約 32%。 萬海終場以漲停價 248 元作收,率先收復季線;長榮收漲 8.68% 至 144 元,陽明上漲 6.9%、收 139.5 元,短線將挑戰季線關卡。

  2. 2022年5月4日 · 供需失衡下,航運價格自 2020 年底一路飆升沉寂已久的航運業重回鎂光燈下航運業者營收獲利皆創下新高讓投資人都想要持有一張航運股票當航海王」。 延伸閱讀: 長榮海運獲利比去年翻 10 倍! 航海王年終揭曉,員工驚呼「從沒看到這麼多錢」 回顧 2021 年,長榮海運(以下簡稱長榮)稅後淨利達新台幣 2390 億元,年增 880% ,每股盈餘(EPS) 45.57 元。 根據Alphaliner資料,長榮的運力 150 萬 4564 Teu(Teu20 呎標準貨櫃),在全球排名第 7,拿下 5.9% 市占,也是台灣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中的首位。 當整個航運產業都處於興盛的景象,為何長榮能領先同業跑在前頭? 長榮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這 跟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

  3. 2022年1月7日 · 1. 政府提供電動車補貼方案.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於 2015 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簽訂,要求成員國承諾降低碳排放,減緩氣候暖化。 各國政府預計在 2025~2050 年間,達成停售燃油車的目標。 歐洲國家如挪威、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國,皆提供補貼方案及適用辦法,以獎勵國民採納電動車。 美國總統喬.拜登(Joseph Biden)更公開表示,為了達到 2050 年 100% 潔淨能源和零碳排車輛,公務機關以身作則,將 65 萬輛公務車逐步汰換成電動車。 而亞洲像是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提出具體禁用燃油車的時程表,2025 年兩輪車全面電動化、2030 年全面禁止燃油車,只銷售電動車。 延伸閱讀: Google、特斯拉都在做!

    • 因應旅客需求,持續開拓日本二線城市航點。台灣虎航總經理張明瑋表示,在地性是台灣虎航相對國際低成本航空的優勢,顧客選擇台灣虎航除了語言、食物和服務更符合自己的需求外,台灣虎航以台灣旅客為中心,在國人最愛的旅遊地日本開拓了 16 個航點,占所有航線的一半以上。
    • 布局越南航站、吸引日本旅客,打造第二成長曲線。目前與飛航至台灣的低成本外籍航空相比,台灣虎航的市占率為 23.8%,位居第一,超越酷航(21.1%)、樂桃(8.2%)。
    • 發展複合式商城,提升顧客黏著度。台灣虎航以年輕人為主要客群,且多仰賴官方網站或 App 直接訂票,所以有機會藉由票務,帶動旅遊相關產品的銷售。張明瑋表示,台灣虎航會逐步優化電商平台,預計 2025 年「複合式商城」能夠上線。
    • 汰換新機、精省人力,優化成本效益。近期油價攀升,航空業面臨成本壓力。對此,台灣虎航表示,他們的油價衝擊相對長程航線的傳統航空小,因為台灣虎航以 4 小時以內的航點為主,主要是經營區域航線。
  4. 2022年6月9日 · 台灣海運公司長榮、陽明在疫情中大賺,掀起投資「航海王」的熱潮。 然而,一則重磅國際大事,卻可能在幾年開始「侵蝕」海運巨頭的利潤,而且,這還是由海運巨頭馬士基(Maersk)帶頭的行動! 延伸閱讀: 淨利飆 880%! 從「大排長榮」到領先同業,長榮近 5 年的運能布局奏效了? 5 月中,在聯合國監督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桌上,各國終於對一個爭論十多年的議題達成共識——他們將對海運碳排放收「碳費」,從燃料排放,到船上消耗產生的碳排,都將進行定價及收費。 海上船隻的碳排量占全球碳排量的 3% ,如果把海運業看成一個國家,它就是全球第 6 大排放國。 過去,因為船型多元,以及綠色燃料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海運業在減碳上遲遲沒有進展。

  5. 2023年11月20日 · 他給予該「買進」評級,目標價 135 美元,隱含 13% 以上漲幅。 Melius 的航空航天分析師 Robert Spingarn 將奇異股票評為「買進」,目標價 134 美元。 總體而言,約 61% 的分析師給予奇異股票「買進」評級、平均目標價約每 133 美元。

  6. 2022年1月7日 · 2021 年 3 月,一艘從馬來西亞前往鹿特丹的巨型集裝箱船長賜輪(Ever Given)在蘇伊士運河中滯留了 6 天,在一天內造成 150 艘貨船受阻,成為網友口中的「大排長榮」。 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稱,堵塞造成的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 然而,這樣子的「塞港事件」並非單一事件。 為什麼成功人士都愛讀《孫子兵法》? 談判大師劉必榮轉譯最強兵書,一天領悟商談精髓! 早在疫情發生前,各國港口船期就常因大浪、大霧及暴風雨等因素而延誤。 因應氣候、環境變化,以及愈來愈大的船舶設施, 港口早已面臨「基礎設施升級」的壓力。 新冠疫情只是加速凸顯港口基礎設備不足,為航運業帶來最大危機,嚴重影響到品牌端的生產、運輸等過程。 延伸閱讀: 摩斯停售部分「薯條」商品! 這給企業什麼警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