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是有名的大願王,也稱「普賢薩埵」、「普賢大士」、「普賢如來」、「遍吉士」等,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與金剛薩埵同體,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門的護法。. 普賢的意義,依據《圓覺經》記載之義為「體性週遍曰普,隨緣成德曰 ...

  2.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種廣大行。. 何等為?.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者、普皆迴向。. 善財白言:「大聖 ...

  3.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 [3] 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 極樂世界 ,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清淨國土。

  4. 普賢菩薩為大眾揭示,若欲成就如來殊妙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及普皆迴向。 菩薩即是以此十大行願,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古德云:「行如山,願如海」,願與行如鳥雙翼,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經云:「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大乘菩薩,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此十大願,是普賢菩薩的弘誓,菩薩即此大願,於自證之心性中,發起「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之大行,利樂一切眾生;因此願行而生起不可思議大智慧,超越一切世出世間的束縛,證入解脫境界。

  5.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具 三身( 法身、報身、應化身) 禮敬之中,以身業禮,以口業讚, 以意業敬,是則名為三業供養。. 法身如來如遮那 報身如來如彌陀 應身如來如釋迦 稱揚讚歎如來聖德,或唱或念 其功德都不可思議. 三者廣修供養. 法華經云:以身口意三業恭敬供養 ...

  6. 2013年5月7日 · 普賢十大行願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基本準則。. 普賢十大行願,約因來說,就是正因佛性 (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約緣來說,即是緣因佛性 (十大行願具足離染行、方便行與大悲行);約果來說,十大行願即是了因佛性 (每一行願具足與佛性相應 ...

  7. 根據《普賢品》中的記載,此大行功德之巨大,除了佛陀沒有人能夠了解。自無量劫以來,以所有世界一切珍寶供養十方無量諸佛、布施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的功德,都不及聽聞普賢菩薩十大願行功德的千分之一,甚至更少。何況深信並受持?以下為您總結

  8. 2011年3月23日 · 菩提心究竟圓滿的落實是「 普賢十願」。. 大經云:「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 。. 」淨宗法門的殊勝,在於落實普賢行,《無量壽經》云:「咸共遵修普賢大世之德。. 」普賢行無量無邊,整部《華嚴經》所說皆是普賢行。. 佛菩薩慈悲,把 ...

  9. 據知《華嚴經》精義的行持,落實在《普賢行願品》之十大。經中很清楚的指出 眾生要「學佛」與「成佛」兩項基本要則:一是不捨眾生。二是行菩薩道。而這二要項 即離不開本品之「普賢十大願王」。這十條行願的總綱領,其順序是不可顛倒,每一條

  10. 普賢菩薩 (梵語: समन्तभद्र Samantabhadra),曾譯 遍吉菩薩,音譯為 三曼多跋陀羅, 汉传佛教 四大菩萨 之一。. 是象徵理德、行德的 菩薩,與 文殊菩薩 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 的右、左 脅侍,被稱為「华严三圣」。. 從《法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