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功效】 祛風除溫,溫經散寒。 【主治】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方義】 方中 桂枝 散風寒,通經絡, 附子 祛風除濕,溫經散寒,二藥相配,散風寒濕邪而止痹痛; 生薑 、 大棗 調和營衛, 甘草 補脾和中。 五味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溫經散寒之功。 【現代應用】 現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屬於風寒濕邪而成者。 【其它相關項目】 常用方劑 - 白朮附子湯. 常用方劑 - 甘草附子湯.
中藥方劑「桂枝附子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附子五味藥材組成,具有溫經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關節疼痛、腹痛等症狀。
桂枝加附子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緩和附子毒性: 附子性熱,容易導致心煩躁、口渴等上火症狀,而白芍性涼,能夠緩解附子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熱傷陰。. 調和營衛: 桂枝溫通營衛,附子溫陽補虛,白芍養血柔肝,三者合用,能夠更好地 ...
【製法用量】 桂枝 去皮3兩. 芍藥 3兩. 甘草 炙3兩. 生薑 切3兩. 大棗 擘12枚. 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1枚.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主治】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
桂枝附子湯,中醫方劑名。 出自《傷寒論》,具有祛風溫經,助陽化濕之功效。 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基本介紹. 別名:桂附湯 (《活人書》卷十二) 出處:《傷寒論》 功用:祛風溫經,助陽化濕. 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桂枝附子湯通陽,附子重用是三兩;扶陽甘草大棗與生薑,溫經散寒除痹良。 組成. 桂枝 (去皮)四兩(12g),附子 (炮,去皮)三枚(15g),生薑 (切)三兩(9g),大棗 (擘)十二枚、甘草 (炙)二兩(6g)。 用法. 以水六升(1200ml),煮取二升(400ml),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功用. 祛風溫經,助陽化濕。 主治.
2024年5月15日 · 桂枝的溫熱性質可以驅散寒邪,改善因濕氣過重引起的症狀,如身體沉重、疲勞、關節僵硬等,最常見的是「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的組成,幾乎是上面提到的所有配伍來組成,可見很多人的關節疾病是一種感冒傷寒後遺症。
桂枝附子湯 "中藥方劑請依中醫師指示服用,切勿自行購買使用". 出典. 傷寒卒病論. 處方. 桂枝 12克、 芍藥 9克、 甘草 6克、 麻黃 6克、 知母 9克、 生薑 9克、 白朮 9克、 防風 9克、 附子 6克. 效能. 祛風逐濕. 適應症. 類風濕關節炎、纖維肌痛症、坐骨神經痛.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 三兩,去皮 芍藥 三兩 甘草 三兩,炙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云 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上一節 服桂枝湯吐者 (19) 桂枝去芍藥湯 (21)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金匱要略 (宋本) - 發汗致痙.
中药方剂“桂枝附子汤”。处方: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2016年9月24日 · 桂枝附子汤的药方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桂枝4两(去皮),附子3枚(炮,去皮),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甘草2两(炙)。 【功效】 祛风温经,助阳化湿。温散其风湿,从表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