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榔榆 (學名: Ulmus parvifolia)為 榆科 榆屬 的植物,又稱為榆櫸。 形態. [編輯] 落葉或半落葉 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或成不規則鱗片狀脫落;小枝細;窄橢圓形的葉子互生,單鋸齒,羽狀脈;秋季開花;橢圓狀卵形 翅果 可藥用及食用, 馴化 後的矮小植株可供作為 盆景。 分布. [編輯] 分布在 台灣 、 朝鮮 、 日本 以及 中國大陸 的 湖南 、 河南 、 福建 、 河北 、 貴州 、 廣西 、 山東 、 四川 、 江西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湖北 、 陝西 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地區,見於平原、丘陵和山坡谷地。 別名. [編輯] 小葉榆(河北習見樹木圖說) 秋榆、掉皮榆(河南) 豺皮榆(山東) 撓皮榆、構樹榆(江蘇) 紅雞油(台灣) 品種.

  2. 台灣櫸 (Zelkova formosana) 俗稱: 紅雞油,雞油 科名: 榆科 分佈: 特產臺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區。 性狀: 落葉大木,幼齡木枝幹細長,壯齡樹幹直立,樹皮鱗片狀剝落,葉小、長橢圓形,樹幹圓錐形,樹勢高雅。

  3. 榆科櫸屬 (Zelkova)目前在全球僅有6種,櫸 (Zelkova serrata)為其中一種,又稱雞油、臺灣櫸、櫸木,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溫帶地區至亞熱帶的臺灣;在臺灣,櫸多生長在低中海拔山區之闊葉林間;形態方面,櫸在樹齡較年輕的樹幹上常密被縱向皮孔,而老 ...

  4. 學名: Zelkova serrata. 英名: Japanese Zelkova、Taiwan Zelkova、Japanese Elm、Keyaki. 日名: ケヤキ(欅)、ツキ(槻)、ケヤ. 別名: 櫸、櫸榆、台灣櫸、雞油、光葉櫸. 簡介. 櫸木屬落葉喬木,原產東亞溫帶至亞熱帶地區。 樹形高壯,樹冠圓形開展,高度可達30m。 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規則的雲片形剝落。 互生紙質葉,大小形狀變異很大,從卵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都有,葉長3~10cm、寬1.5~5cm,幼葉疏生糙毛,長成後脫落變平滑,葉緣有圓鋸齒。 雌雄同株異花,0花微小,直徑.15~0.3cm。 核果淡綠色,歪斜的卵狀圓錐形,直徑0.25~0..5cm。 開花期春季,結果期9秋季。 栽培.

  5. 知識. 榔榆經常修剪後葉片會小型化,製作盆景的榔榆葉片時常僅1cm大,修整成的盆景精緻可愛。 除一般綠葉原種外,另有葉片具白色斑點的園藝品種。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由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建置,是一個與市民朋友分享「城市綠化、台北之美」的入口, 歡迎您的加入!!

  6. 榔榆 (学名: Ulmus parvifolia 榆科 榆属 的植物,又稱為榆櫸。 形态. 落叶或半落葉 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或成不规则鳞片状脱落;小枝细;窄椭圆形的叶子互生,单锯齿,羽状脉;秋季开花;椭圆状卵形 翅果 可藥用及食用, 馴化 後的矮小植株可供作為 盆景。 分布在 台湾 、 朝鲜 、 日本 以及 中国大陆 的 湖南 、 河南 、 福建 、 河北 、 贵州 、 广西 、 山东 、 四川 、 江西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湖北 、 陕西 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地区,见于平原、丘陵和山坡谷地。 别名. 小叶榆(河北习见树木图说) 秋榆、掉皮榆(河南) 豺皮榆(山东) 挠皮榆、构树榆(江苏) 红鸡油(台湾) 品種.

  7. sowhc.sow.org.tw › html › observation台灣櫸 - sow

    台灣櫸 枝枒向上伸展高舉,是為「櫸」。 樹冠飽滿渾圓, 呈倒三角形。 秋、冬落葉前葉子變紅、黃,是優美的庭園樹和行道樹。 樹皮為帶有光澤的灰褐色,有橫列的皮孔。 單葉,互生,呈左右排列乍看似羽狀複葉. 葉 長卵形,鋸齒狀緣;表面粗糙。 初春新萌發的嫩芽葉常呈鮮紅色;到了秋冬季,落葉前葉子會變紅或變黃。 核果, 歪球形,呈褐色,具背腹脊及不規則網紋, 掉落時隨著老葉飄落。

  8. 榔榆(拉丁學名: Ulmus parvifolia Jacq)別稱:小葉榆。. 是 榆科 、 榆屬 植物,樹形優美,姿態瀟灑,樹皮斑駁,枝葉細密,在庭院中孤植、叢植,或與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適。. 也可選作 礦區 廠綠化住宅樹種。. 榔榆木樹堅硬,可供工業用材;莖皮纖維強韌 ...

  9. kplant.biodiv.tw › 榔榆 › 榔榆榔榆

    Chinese Elm,Smallleaf Elm. ‧ 學名: Ulmus parvifolia Jacq. ‧科名: 榆科 (Ulmaceae )榆屬 (Ulmus) ‧ 別名: 榔榆(本草拾遺),小葉榆(河北習見樹木圖說),秋榆、掉皮榆(河南),豺皮榆(山東),撓皮榆、構樹榆(江蘇),紅雞油(臺灣), 紅雞榆,鐵樹、脫皮榆、枸絲榆、Terubilu (泰雅)、Saniru (排灣) ‧ 原產地: 台灣原生,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亦有分布。 ‧ 分佈: 全島海拔 900 公尺以下森林中,尤其是中南部低海拔的溪谷森林。 ‧ 用途: 1. 庭園美化、綠蔭樹:由於葉形小而青綠,壽命長,可供園林及園藝盆栽欣賞用。

  10. 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英文:Chinese Elm, Smallleaf Elm. 别称:红鸡油、秋榆. 性状:榆科,落叶乔木. 辨认特征: 树干灰褐色,有类似云片状的剥落痕,突出的小褐点是呼吸用的皮孔。 单叶互生,椭圆或卵形,叶缘呈锯齿状,革质或近似革质。 花为黄绿色,小型,两性花,无花瓣,丛生于叶腋。 椭圆形翅果,前端有小缺口,种子在中央突起,形如小飞盘。 原产: 台湾原生、亚洲东部。 用途: 庭园树、行道树、盆栽树种。 木材可制器具、车船等。 米径: 3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