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朝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同類型的詩文: 高中文言文 古文觀止 抒情 向往 歸隱 田園. 原文.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 何則?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陶淵明. 歸去來辭. 收聽MP3版 (一) 收聽MP3版 (二) 收看分段原文及譯文. 王羲之. 蘭亭集序.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歸去來辭(陶淵明文章)一般指本詞條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是作者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全文敘述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隨世俗的精神情操。文章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相為表里,成“雙美”之勢。
歸去來兮辭(並序)
余才套拘跨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乃去凝影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訂講糠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循說廈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詞句注釋
1.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表趨向的語助詞。兮,語氣詞。 2.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 3.幼稚:指孩童。盈:滿。 4.缾(pí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穀類。 5.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辣才台動詞,後一“生”字為名詞。資:憑藉。 6.術:這裡指經營生計的本領。 7.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8.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9.靡途:沒有門路。 10.會:適逢。四方:意為到各處去。 11.諸侯:指州郡長官。 12.家叔:指陶夔,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為。 13.見:被。 14.風波:指軍閥混戰。靜:平。 15.憚:害怕。役:服役。 16.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7.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yú):歸家的嘆息。《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歟,歸歟!’” 18.何:什麼。則:道理。 19.質性:本性。矯:假。厲:勉強。 20.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1.嘗:曾經。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2.口腹自役:為了餬口飽腹而役使自己。 23.悵然:失意。 24.猶: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穫一次。稔,穀物成熟。 25.斂裳:收拾行裝。宵:星夜。逝:離去。 26.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27.情:弔喪的心情。在:像。駿奔:急著前去奔喪。 28.仲秋:農曆八月。 29.事:辭官。順:順遂。心:心愿。 30.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405)。 31.胡:為何。 32.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願出仕,但為了免於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願。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 33.奚:為什麼。惆悵:失意的樣子。 34.已往:過去。諫:諫止,勸止。 35.來者:未來的事(指歸隱)。追:挽救,補救。 36.實:確實。一說認識到。迷途:做官。其:大概。 37.是:正確。非:錯誤。 38.遙遙:漂流搖盪的樣子。以:而。颺(yáng):形容腿捆船緩緩前進。 39.征夫:行人而非徵兵之人。以:把。前:前面的。 40.恨:遺憾。熹微:光線微弱,天未大亮。 41.“乃瞻”二句:看見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瞻,遠望。衡宇,簡陋的房子。衡,橫木,橫木為門,是貧者之居的布置。載欣頁姜試載奔,高興地奔跑。載,語助詞。 42.稚子:幼兒。 43.“三徑”二句: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裡。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隱居之後,在院裡竹下開闢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後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就,近於。 44.盈樽:滿杯。 45.引:拿來。觴(shāng):古代酒器。 46.眄(miàn):斜看。這裡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柯:草木的枝莖,這裡指樹。以:為了。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的神色。 47.寄傲:寄託傲世的情懷。傲,指傲世。 48.“審容膝”句: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適。審,深知。容膝,僅能容納雙膝,形容居處狹小。 49.“園日涉”句:每天在園中遊玩。涉,涉足,走到。 50.策:拄著。扶老:手杖。流憩(qì):游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憩,休息。 51.矯首:抬頭。矯,舉。遐:遠。 52.無心:無意地。岫(xiù):有洞穴的山,這裡泛指山峰。 53.景:同“影”,指太陽。翳(yì)翳:陰暗的樣子。 54.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55.請:表委婉的謙敬副詞。息交:停止與人交往。絕游:斷絕交遊。 56.駕:駕車,這裡指駕車出遊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57.情話:知心話。 58.春及:春天到了。 59.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裡指農事。疇:田地。 60.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或,有時。巾車,有車帷的小車。 61.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為船槳。這裡名詞作動詞,意為划槳。 62.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63.“亦崎嶇”句: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64.“木欣欣”句:謂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65.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66.“善萬物”二句: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束。 67.已矣乎:算了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68.“寓形”二句: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愿,管它什麼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天地之間。曷(hé),何。委心,隨心所欲。去,死。留,生。 69.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70.富貴:指高官厚祿。 71.帝鄉:仙鄉,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72.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獨,獨自外出。 73.植:立,扶著。耘:除草。耔(zǐ):培苗。 74.皋(gāo):高地。舒:放。嘯:撮口發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 75.聊:姑且。乘化:順從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76.夫:句中助詞,無義。 復:還有。疑:疑慮。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我家境貧困,靠耕田不足自給。年幼的孩子很多,米瓮里沒有積蓄的糧食,養活全家老幼還找不到什麼辦法。親戚朋友都勸我出去做官,我豁然而有所思慮,但求取一官半職也沒有途徑。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諸侯大臣都以廣施惠愛作為美德。我的叔父見我家境貧困,就舉薦我任職於小縣縣令。這時討伐桓玄的戰爭還沒有結束,心裡也害怕出遠差。彭澤縣離家只有百餘里路程,公田裡種植的糧食,足夠釀酒,故而就向叔父謀求這個官職。到任後不久,很懷念家鄉,便有歸去的心愿。為什麼呢?我本性真率,無法改變。飢餓寒冷雖也令人感覺痛切,但違背自己的意願則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場裡應酬周旋,那都是為了嘴巴肚子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為平生的抱負未能實現而深感慚愧。本指望幹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趕快奔赴弔喪,於是自己請求免去了職務。自仲秋到入冬,任職一共八十多天。因這件事順遂了心愿,而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時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麼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輕輕地飄蕩著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裡。我帶著幼兒們進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看院子裡的樹木,覺得很愉快;倚著南窗寄託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裡走走,自成一種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時時抬頭望著遠方。雲氣自然而然的從山裡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 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遊。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再出外遠行又有什麼追求?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有時划過一艘小船。有時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麼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想要到哪裡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趁著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著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麼可猶疑的呢!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仲秋,陶淵明出仕為彭澤縣令,只八十多天便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這次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陶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404),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整體賞析
這篇辭賦,不僅是陶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誌,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構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嚮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像和嚮往。序文文筆雅淡自然,是極為純淨而淵然有深味的散文佳作。 正文以“歸去來兮”開篇,意即“回家去啊!”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長吁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鬆自在。“田園將蕪胡不歸?”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回顧當時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卻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加點化,形神俱似。“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場的惡濁,不願同流合污;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於言外。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於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以下想像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後的情狀:“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問路於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恨晨光之熹微”,正是把心理上的歸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其急切盼歸的心情。“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簡直像小孩子那樣天真。“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家人歡迎主人辭官歸來,主僕同心,長幼一致,頗使作者感到快慰。“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惋嘆之餘,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無恙,樽中的酒也裝得滿滿的。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仍在;有酒盈樽,則示平生之願已足。由此而帶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四句寫盡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情景。《韓詩外傳》卷九載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說:“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審容膝之易安”,這裡借用來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願出去做官了。這與“三徑就荒”一樣,都是引用同類的典故,仿佛信手拈來,自然合拍,而且顯得語如己出,渾然無用典之跡。接著由居室之中移到庭園之間:“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這八句寫涉足庭園,情與景遇,悠然有會於心的境界。你看他:拄著拐杖,隨意走走停停;時而抬起頭來,望望遠處的景色;舉凡白雲出山,飛鳥投林,都足以發人遐想。“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寫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雲,出仕本屬於“無心”;又像那歸飛之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於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景翳翳以將入”,寫夕陽在山,蒼茫暮色將至;“撫孤松而盤桓”,則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堅貞之節有如此松。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園,作者以飽蘸詩情之筆,逐層寫出種種怡顏悅性的情事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色,展現了一個與惡濁的官場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下一段再以“歸去來兮”冒頭,表示要謝絕交遊,與世相忘;“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聽家人談談知心話,以琴書為親密的伴侶,塵俗不染於心,也足以樂而忘憂了。“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躬耕田園的生活,在作者筆下顯然已被詩化,這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浪漫的抒情。“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寫農事之暇,乘興出遊,登山泛溪,尋幽探勝。“崎嶇經丘”承“或命巾車”,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音節和諧優美,讀來有悠遊從容之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觸景生感,從春來萬物的欣欣向榮中,感到大自然的遷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暫,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略有感喟,但基調仍是恬靜而開朗的。這一段承上啟下,把筆觸從居室和庭園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間,進一步展拓出一個春郊事農和溪山尋幽的隱居天地;並且觸物興感,為尾段的抒情性議論作了過渡。 尾段抒發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隱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說寄身天地之間,不過短暫的一瞬,為什麼不隨自己的心意決定行止呢?“胡為遑遑欲何之?”是對汲汲於富貴利祿、心為形役的人們所發出的詰問;作者自己的態度是:“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既不願奔走求榮,也不想服藥求仙;他所嚮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良辰勝景,獨自出遊;除草培土,躬親農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願,於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後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餘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結論。雖然不免消極,但確乎發自內心,而且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帶有過來人正反兩面的深刻體驗;因而不同於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塗飾,而自然純真可親。王若虛曾指摘《歸去來兮辭》在謀篇上的毛病,說既然是將歸而賦,則既歸之事,也當想像而言之。但從問途以下,都是追敘的話,顯得自相矛盾。即所謂“前想像,後直述,不相侔。”對此,錢锺書在《管錐編》中已有辯正,並援引周振甫的見解:“《序》稱《辭》作於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像,不言可喻矣。”錢鐘書認為此文自“舟遙遙以輕颺”至“亦崎嶇而經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後諸況,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經”,其謀篇機杼與《詩經·豳風·東山》寫征人尚未抵家,而想像家中情狀相類。陶淵明此文寫於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其想像歸程及歸後種種情狀,正顯得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這種浪漫主義的想像,乃是陶淵明創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
名家點評
宋代歐陽修: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宋代蘇軾:俗傳書生入官庫,見錢不識。或怪而問之,生曰:“固知其為錢,但怪其不在紙裹中耳。”予偶讀淵明《歸去來辭》雲,幼稚盈室,瓶無儲粟,乃知俗傳信而有徵。使瓶有儲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於瓶中見粟也耶? 宋代李格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 宋代陳知柔:蓋其詞高甚,晉宋以下,欲追躡之不能。 宋代朱熹:其辭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清代劉熙載:屈子辭,雷填、風颯之首;陶公辭,木榮、泉流之趣。雖有一激一平之別,其為獨往獨來則一也。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像
8.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9.靡途:沒有門路。
10.會:適逢。四方:意為到各處去。
11.諸侯:指州郡長官。
《歸去來辭》,為一首 古琴 曲,其來源為晉代詩人 陶淵明 的《歸去來兮辭》。 [1] 相關琴譜. [編輯] 此曲流傳廣泛,《杏莊太音補遺》、《文會堂琴譜》、《風宣玄品》、《謝琳太古遺音》、《真傳正宗琴譜》、《琴學叢書》等二十多部琴譜都撰刊了此曲。 [2] 解題. [編輯] 《謝琳太古遺音》琴譜中關於此曲的解析為:「是辭乃晉處士 陶潛 所作也。 潛爲彭澤令,郡遣督郵至,軍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曰,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 即日解印綬歸。 作此辭,播之絃歌,令人淸風凜然,千載之下尙能使人興起也。 」 [1] 演奏版本. [編輯] 《真傳正宗琴譜》, 劉景韶 傳譜, 成公亮 、 丁承運 等人依此版本演奏 [3][4][5] 《琴學叢書》, 管平湖 傳譜, 鄭珉中 據此演奏 [6]
下載. 和陶淵明歸去來辭. 作者:秦观. 歸去來兮,眷眷懷歸今得歸。. 念我生之多艱,心知免而猶悲。. 天風飄兮余迎,海月炯兮余追。. 省已空之憂患,疑是夢而復非。. 及我家於中途,兒女欣而牽衣。. 望松楸而長慟,悲心極而更微。.
其他人也問了
《歸去來辭》的來源是誰?
《歸去來兮辭》的境界是什麼?
歸去來兮是什麼意思?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有何特色?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 陶淵明 創作的 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 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 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歸去來兮辭. 作品別名:歸去來辭. 創作年代: 東晉. 作品出處:《陶淵明集》 文學體裁: 辭賦. 作者:陶淵明. 作品原文. 歸去來兮辭(並序)1.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2。
歸去來辭 沈度(1357-1434),華亭(今上海,古雲間)人。 他引領明代「館閣體」的形成,被明成祖譽為「我朝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