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前往祭祀地點的隊伍由頭目、副頭目帶領,沿途呼喊祖父、祖母、先母等過世祖先的親屬稱謂,以邀請部落與路途中所有過世祖先的靈魂一起前往。 祖靈祭由頭目主持獻祭,呼請祖先來享用族人準備的祭品,並保佑族人耕作狩獵豐收,祭祀結束後供品留在當地,並跨過火堆表示與祖靈分開。 年輕人先出發返回部落後,頭目、長老會留在原地與祖靈(lyutux)說話,並倒酒給祖靈喝,最後將剩下的酒留在原地。 回程時會預先將一個較大的小米糕放在部落外,讓年輕人以山刀戳刺食用,食用完畢後才繼續回到部落。 傳統的祖靈祭因為室內葬的關係,祭祀地 ...
      knowlegd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2A1F2ECB75E4A8A&sms=16637BF3724C6215&s=4AEC9A98BF8C5AFC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一、原住民族群地域分佈之冠! 帶你一同認識泰雅族. 多數人一說起泰雅族,可能只會聯想到過去歷史課本中對於泰雅族文面文化及祖靈祭的簡單介紹,除了以上2大特色之外,泰雅族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文化特色等著你挖掘,接下來請跟著看見太陽的腳步,一同踏上泰雅族特色導覽之旅吧! 泰雅族在哪裡? 原來臺灣這些地方都有泰雅族! 泰雅族主要分佈於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宜蘭縣等鄉鎮中,是臺灣所有原住民族群中分佈最廣的族群! 那麼為什麼是泰雅族呢? 我們可以從泰雅族的起源開始講起。 在泰雅族傳說中,相傳在遠古時代,是由一顆大石頭迸裂誕生了泰雅族的祖先,而泰雅族祖先們開始遷徙至各地建立部落。 泰雅族在臺灣開始發展的時間較早,因此在發展時可以不受外力侵擾逐漸壯大族群。

  3. 祭典生活現況 祖靈祭(maho,泰安鄉後山用語):由於傳統社會組織及宗教信仰的瓦解,泰雅族目前只剩下祖靈祭還如期舉行。 傳統舉行祖靈祭的季節是小米收割以後(大約在七月),由頭目或長老開會商議時間,全社男子都要參加,在天未亮時,到達祭場,每人手持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由來
    • 人口分布
    • 族系分支
    • 文化特質
    • 黥面
    • 社會組織
    • 宗教信仰
    • 飲食文化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通常由10戶左右聚集而成一同族系的部落;其制度以核心家庭為主體,采一夫一妻制(女從夫居);將同一家系分戶另立之血族團體名為「Ga Ga」,並推舉同族中聲望最大的族長為頭目。Ga Ga成員俱為男性,系一具共同祭祀、狩獵及犧牲分配的宗教性農業祭團;其宗教信仰即以此為基礎,而形成一種崇拜祖靈的超自然信仰。

    •中文名:泰雅族

    •隸屬:高山族族群

    •人口:6.4萬多

    •分布:台灣北半部

    •別稱:泰耶爾族

    •宗教信仰:祖靈崇拜

    大約在七千年前,古南島語系民族開始進行橫跨大洋的大遷徙,而台灣很可能是遷徙的第一站。到了大約於五千至兩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期間,高山族在不同年代裡各自從南太平洋飄海過來,而北台灣的泰雅族與賽夏族可能是最早來台的。根據學者的考證,在雪霸園區周圍的泰雅族人從未定居於雪山山脈的高山,他們只散居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氣候涼爽、適於耕種與狩獵的山麓階與河階地,其中以海拔1000至1500公尺最多;泰雅族分布地西麓住有賽夏族,分布高度為海拔500至1000公尺。居住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泰雅族與賽夏族、尖石鄉的一部份泰雅族,以及苗栗縣泰安鄉的泰雅族都奉大霸尖山為祖先發祥之地。族人堅信太古時候,大霸尖山有一個布滿苔蘚的巨岩,自然裂開而生出一男一女,結為夫妻,成為人類的始祖。因為地方狹小,後來分居於山下各地,繁衍...

    泰雅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6.4萬多,占高山族全部人口的23.5%,是高山族中第二個大族群。居住於120個村落。原先居住在台灣西部平原,後因環境壓力,逐步移居山區,主要分布於台灣北半部,如台北縣的烏來鄉,桃園縣的復興鄉,新竹縣的尖石鄉、五鋒鄉、苗栗縣的泰安鄉,台中縣的和平鄉、南投縣的仁愛鄉、信義鄉、花蓮縣的秀林鄉,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等。該族群下分泰雅和賽德克兩個亞族群。泰雅亞族又分西住堡群、大(山+科)(山+坎)群、大湖群、西開利克群;賽德克亞族也分東、西兩個群落。該族群有鯨面、紋身的風俗。男善狩獵、女善紡織,行從夫居。

    亦譯泰耶爾族。台灣原住民族,為台灣第二大原住民族,僅次於阿美族。分布於台灣中、北部山區。屬馬來語系印尼語族,傳統上分為兩個亞族,一是泰雅亞族(Tayal),一是賽德克亞族(Sedeq),但兩族的生活習俗和語言差異很大,這種畫分仍有爭議。而賽德克亞族的一支往東部遷移到今花蓮一帶,自稱為「太魯閣族」。泰雅族以民族性剽悍聞名,在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常爆發激烈的抗爭事件,其中以霧社事件(1930)最為猛烈。(實際上是賽德克族發動的,此前賽德克族長期被歸為泰雅族)

    依其語言及風俗習慣的不同,傳統上,人類學家通常將泰雅族分為“泰雅亞族”和“賽德克亞族”兩個亞族,但在亞族之內還可以再繼續做分類。

    “泰雅亞族”(Tayal):又可以再分為“賽考列克群”(Sekoleq)和“澤敖列群”(Tseole)兩個群。

    “賽德克亞族”(Sedek):又可以再分為“太魯閣群”(Taroko,或稱“德魯固群”(Truku))、“道澤群”(Tuuda)、和“達卡達亞群”(Takadaya)三個群。

    前兩者傳統上被稱為“東賽德克群”,後者則稱之為“西賽德克群”。

    “太魯閣群”:人口最多,集中分布於花蓮縣的秀林、萬榮鄉等地。

    “道澤群”:人口最少,集中分布於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秀林、萬榮鄉亦有少數。

    在台灣原住民中,在臉上刺青(人類學家稱之為“黥面”或“紋面”)的民族是泰雅族與賽夏族,其中又以泰雅族最普遍。據說“黥面”有四種意義:

    1). 驅除邪魔的作用;

    2). 美麗雅觀的效果;

    3). 族系的識別;

    4). 榮耀的象徵。

    黥面對於男子而言,是成年的標誌也是勇武的象徵。對於女子,則是善於織布——泰雅族正以其精緻的織布聞名於世——的標記。事實上,除了美觀、避邪,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以外,黥面也是泰雅族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在台灣人類學研究上,“泰雅族”一詞,乃指盤據在埔里以北、廣大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山區的原住民族。這些部族不但語言差異大、對自身稱謂不同,甚至過去常常互相敵對征伐,然而不少學者仍將他們視為同一族群,相當程度的依據,便是其共有的“文面”習俗。在台灣高山九族中,除了與泰雅族相鄰的賽夏族可能因受其影響,而略有文面風俗外,其餘各族均無此文化特徵,因此文面被認為是泰雅族最重要的族群識別標誌。

    泰雅族人婚前必須文面的習俗,據說就是傳自塗臉的遺風。文面一事,在泰雅傳統中有著成年禮的意味,也是生命榮耀的象徵。泰雅族素以男性驍悍、女性善織聞名,文面習俗正與這兩大特質攸關。泰雅少年需經過馘首的洗禮,證明其勇敢強壯後,才能在下巴處刺上“頤紋”;而泰雅少女則要學會織布技巧,且在保有處女之身的情況下,才能在嘴耳之間刺上“頰紋”。經過完整文面的泰雅族男女方有資格婚嫁,生時受到族人的認可、敬重,死後則可順利通過“彩虹橋”,到達祖靈承諾的安息之鄉。

    儘管文面過程中必須忍受針刺血肉的痛楚,甚至冒著傷口感染的危險,然泰雅族人均視之為成年的考驗,勇於承擔。泰雅族人相信,一個人若是德行有虧,會遭到文面失敗的懲罰,終生以醜惡面目示人,因此在替人文面之前,文面師一定再三告誡。

    文面曾是泰雅族的光榮印記,政府雖未明禁文面,但在社會變遷與異族人異樣眼光的逼視下,這項行之千年的習俗終於劃上句點。“文面”也即將在台灣化為消逝的傳說。

    部落組織

    其部落的形成以血緣為基礎,以父系為中心,由諸兄弟形成聯合家族,財產與房舍共同擁有。由具聰明英勇有才智,有領導能力的人擔任部落領袖,當部落有重大事情時,則由頭目召集長老會議以決策(泰雅社會中原來沒有頭目,是日本侵台時期日本人為其治理方便而產生的。)

    祭祀團體

    有共同祭祀對象的家庭組合,如為了祖靈祭之進行而組成的團體。

    共負罪責團體

    是共同遵守誡律和規範的團體。泰雅人稱之為gaga(一般稱為祭團), gaga是一種社會規範,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的誡律,也是最具有約束力與公權力的團體,可以算是泰雅社會中行為道德與社會律法的最高維護與審判者。

    泰雅族人除了祖靈崇拜舉行祖靈祭外,還有播種祭、收穫祭等大小祭祀活動。祖靈祭充滿靈聖的氣氛,但播種祭與祖靈祭的方法各有差別。也有祈禱豐收的祭典,祭司在各戶的家長前舉行莊嚴的祭典並宣讀祭文。收穫祭分為栗的收穫祭和小麥的收穫祭等不同的名稱,但都是表達對豐收的滿足和喜悅,全部由祭司主持。祭司多半由頭目擔任,但有些地方則由有勢力的人擔任。他們既信神又怕鬼,既勇猛又膽小。為了避邪,還養成了一種“鯨面”的特殊風俗。蹤面就是用刺針在面部刺出色彩複雜的花紋;男子在前額和下領中央刺縱帶紋1條或數條,女子在前額中央刺縱帶3條至5條,或以中央縱帶1條至3條的兩側,作短帶形平行橫紋,全紋構成十字形,或兩頰自耳根至兩唇中央,斜刺帶紋2條,交於兩唇中央至下領上部,再抹上煤煙,這樣一面刺花紋一面抹煤煙,反覆進行,通常需要1...

    泰雅族以米飯為主要食糧,但因為經常要外出工作,發明了獨特的竹筒飯。

    外出的泰雅族會把米帶在身上,到肚子餓的時候,便砍下較幼小的竹莖,上方留孔,下方密封,把米從孔隙中倒進去,然後用蒸煮的方法把米飯弄熟,吃時只須把竹子掀開,便可嗅到香氣四溢的竹筒飯香。

  4. 明治 三十二年(1899年) 伊能嘉矩 在與 粟野傳之烝 合撰的《臺灣蕃人事情》中,將 臺灣原住民族 分為七族與 平埔族,並首先以「アタイヤル」(Ataiyaru)為泰雅族族名 [2]:78。. 四十四年(1911年) 臺灣總督府 蕃務本署在其出版的《理蕃概要》(Report on the ...

  5. 部落介紹. 【感恩祭典特色】 每年七八月是泰雅族傳統的感恩祭慶祝時節,目的是為了感謝天神與祖靈的賜與,並祈求家庭平安,子嗣興旺。 隨著時代的改變部落生活方式已不再完全依靠農漁獵生存,這些祭典儀式也跟著式微,甚至不為後代子孫所認知。 藉由此專題,耆老的詮釋,讓現代族人了解感恩祭的儀式與意義。 傳統上泰雅族重要祭儀有《播種祭》、《感恩祭》,主要起源都來自小米這一個農產物,隨著小米的播種到收割,都有祭儀要執行。 收穫祭大約是在每年的七月底將當年的小米採收後連同獵物一起用祭儀(Smyus)獻給天神(utux tmninun)和祖靈(utux bnkis)Smyus(收穫祭)就像基督教的《感恩節》一樣,目的都是「感謝神靈」(hmway utux)的表現。

  6. 過去泰雅一年中最重要的儀式是播種祭 (smyatu)和祖靈祭 (maho)。. 播種祭smyatu. 傳統上播種祭的日期由地方人士會議決定,會議中會選派去年收穫最好的兩家,由其各推派一人擔任祭主,以代表部落舉行播種儀式。. 兩名祭主必須每年輪流,不可與去年一樣。. 播種 ...

  1. 泰雅族祭典介紹 相關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