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1 HKD =

    4.146 TWD

搜尋結果

  1. [2]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 美元 挂钩的 聯繫匯率制度 。 發钞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圓的 匯率 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 外匯基金 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 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為迎接1997年 香港回归 ,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為現行名稱「港元」,但部分新發行的港幣 紙幣 與所有 硬幣 仍舊保留「圓」的用法 [註 4] 。 按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和《 中英聯合聲明 》,香港的 自治 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 其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 自1867年開始,由政府發行的 一文硬幣 停止鑄造。

  2. 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大陸及香港的白銀外流11月9日香港政府通過貨幣條例公佈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11月12日起新幣換舊銀幣並發行一元紙幣以鎳製成的一毫硬幣 [14],並將港元與英鎊匯率定為16.8港元兌1英鎊。

  3. 由於1948年貨幣改革,停止金圓券收,這無異於宣告金圓券信譽破產。 上海爆發金融危機, 國民政府 大量發行貨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1949年黃金運臺,為穩定貨幣價值,規劃以其中80萬兩作為發行新臺幣的準備金,以取得國際信任,並採「最高限額發行制」,限制發行總額為2億,期能遏止 ...

  4. 人民幣匯率 大致分為二個階段即 改革開放 前的匯率和改革開放後的匯率。 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從1949年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幣匯率不以 黃金 為基礎,實行管理浮動制, 物價 為確定匯率的依據;從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 布雷頓森林體系 處於穩定時期,人民幣匯率在近16年時間內維持在2.4618元水平(1美元兌換);從1973年到1979年間,人民幣匯率只做過幾次調整,到1978年,人民幣對 美元 匯率中間價為1.684元(1美元兌換) [1] 。 改革開放 後,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掛牌價和調劑價的雙軌制階段、匯率並軌後的柔性盯住美元制階段、1997年 亞洲金融危機 後的剛性盯住美元制階段、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制度改革。

  5.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鈎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鈎匯率由1972年7月6日開始最初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

  6. 目前,世界各國多以直接報價為主。 例如,人民幣報價USD/CNY 7.0,EUR/CNY 7.6。 間接報價主要在 歐區 、 英國 、 澳洲 及 紐西蘭 使用。 例如,歐報價EUR/USD 1.1,EUR/JPY 120。 交叉匯率 [ 編輯] 所謂 交叉匯率 是指兩種不同 貨幣 之間的價格關係,兩個國家之間的貨幣匯兌是利用各自 美元 的匯率套算得出。 舉例來看,若一美元可分別兌換0.9122歐、113.565日圓,則歐元兌日圓的交叉匯率為124.50(= 113.565/0.9122)。 貨幣 [ 編輯] 由以下八種主要貨幣所組成的貨幣被稱為主要貨幣(Major),其他則稱作次要貨幣(Minor)。 當中美元另外七種主要貨幣的貨幣被稱作「直盤」。 美元. 歐. 日圓.

  7. 台幣原始發行機構為 臺灣銀行 ,2000年起由 中央銀行 收回負責。. 新台幣的基本單位為 圓 (常取同音字簡作 ),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 [2] 。. 貨幣代碼採行 ISO 4217 標準編為 TWD , 符號 為 NT$ [3] 或 NTD ,並使用NT$100 [4] 、NTD100 [5] 之類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