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治】 用於寒凝氣滯所致胸腹諸痛證。 本品辛散溫通、散寒行氣以止痛。 治胸脅悶痛,可與 薤白 、 瓜蔞 皮、 延胡索 等同用。 治脘腹脹痛,可與 香附 、 木香 、 陳皮 等同用。 治寒疝腹痛,多與 小茴香 、 青皮 、 高良薑 等同用,如天台烏藥散。 治痛經,可與 當歸 、 香附 、 木香 等同用,如《濟陰綱目》烏藥湯。 用於尿頻,遺尿。 本品有溫腎散寒、縮尿止遺之功。 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常與 益智仁 、 山藥 等同用,加 縮泉丸。 【文獻別錄】 《本草拾遺》:「主中噁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旒,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本草綱目》:「治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急,止小便頻數及白濁。 【用法用量】

    • 前言
    • 植物學描述
    • 藥材形狀描述
    • 化學成分
    • 藥理作用
    • 中藥學
    • 種植技術

    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為樟科.山胡椒屬植物,英文名:Root of Combined Spicebush。 別名:鰟魮樹(本草綱目),銅錢樹(浙江、江西),天台烏藥、斑皮柴(浙江),白背樹、鯽魚姜、細葉樟、土木香(江西),白葉子樹(廣東),香葉子(浙江)。 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塊根。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蘇、陝西等地。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晒乾。生用或麩炒用。 【藥性】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應用】 1.寒凝氣滯之胸腹諸痛證。本品味辛行散,性溫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寬中,故能行氣散寒止痛。治胸腹脅肋悶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

    【中國植物志】: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胸徑4厘米;樹皮灰褐色,根有紡錘狀或結節狀膨脹,外面棕黃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細皺紋;幼枝青綠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金黃色絹毛,後漸脫落;頂芽長橢圓形;葉互生,卵形,橢圓形至近圓形,先端長漸尖或尾尖,基部圓形,革質或有時近革質,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蒼白色,幼時密被棕褐色柔毛,後漸脫落,偶見殘存斑塊狀黑褐色毛片;花期3-4月,果期5-11月;根藥用,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採挖,果實、根、葉均可提芳香油制香皂;根、種子磨粉可殺蟲。

    【中國藥典】: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晒乾,或直接晒乾。多呈紡錘狀,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長6-15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可見年輪環紋,中心顏色較深。氣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

    已知烏藥中化學成分主要為揮髮油、異喹啉生物鹼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內酯三大類。且隨著產地的不同,其組分也產生變化。 根、葉、果皮及種子中均含有揮髮油,揮髮油中主要組成大多為常見的單萜和倍半萜類化合物。根中揮髮油主要含有龍腦(borneol) 、檸檬烯(limonene) 、β-草烯(β- humulene)等。葉中揮髮油主要含有羅勒烯(ocimene) 、月桂烯(myrcene) 、聚傘花素(cymene) 、莰烯(camphene) 、龍腦、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 、依蘭烯(muurolene) 、β-欖香烯(elemene) 、β-草烯、β-蛇床烯(selinene) 、畢澄茄烯(cadinene) 等。 呋喃倍半萜及其內酯:這類成分是烏藥中被研究得最多的成分,主要包括桉烷...

    烏藥具有較為廣泛的藥理活性,主要如下: 1、抗菌、抗病毒作用:張天民等報導,烏藥20 %的藥液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柯薩基B1 、B3 、B4 病毒(CBV) 有明顯的抑制作用,RSV 病毒是引起嬰兒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柯薩基B 組病毒(CBV) 的抑制指數均為4 個對數,屬高效抗病毒藥物。烏藥的水和醇提取物對單純皰疹病毒(HSV) 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亦屬高效藥物。烏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鮮烏藥葉也有抗菌作用。 2、對消化系統的影響: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對抗臨床應用大黃引起的腹痛。烏藥水煎液可明顯增大家兔胃電幅值,有興奮和增強胃運動節律作用。烏藥水煎液可以顯著抑制潰瘍的形成,可明顯對抗乙醇誘發...

    具順氣、開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氣,下通少陰腎經。 【考證】 1.《本草綱目拾遺》:烏藥,生嶺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樹生似茶,高丈余。一葉三丫,葉青陰白。根狀似山芍藥及烏樟根,色黑褐,作車轂紋,橫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2.《本草圖經》:烏藥,木似茶檟,高五、七尺。葉微圓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開細花,黃白色,六月結實。(根)如山芍藥,而有極粗大者,又似釣樟根,然根有二種,嶺南者黑褐色而堅硬,天台者白而虛軟,並八月采。根似作車轂形如連珠狀者佳,或雲天台出者香白可愛,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3.《本草別說》:按《本草圖經》及世稱以天台者為勝,今比之衡州、洪州者,其香味唯天台者為劣,入藥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頗赤而差細小爾。 4.《綱目》:烏藥,吳、楚山中極多,人以為薪。根、葉皆有香氣...

    【種子】 選取生長良好、粗壯的植株作為採種的母株。在每年冬前後20天採摘核果。核果採摘後,清除外表皮,挑除變質及不飽滿的種子,種子千粒重80g±4g,進行濕沙藏,期間需勤檢查,保持一定濕度。 【播種】 在每年清明前後播種,選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紅壤土(或紅黃壤土),播種前土壤應提前進行翻耕使其充分風化。播前施有機肥,採取條播或散播形式,播種密度約為每畝種子5kg。播種後蓋土(厚度在種子大小的三倍左右),並覆蓋稻草(切割為3cm~4cm長)。 【幼苗管理】 種子發芽後應根據氣候情況搭建黑色遮陽網。幼苗萌芽後應及時除草,並對幼苗進行追肥,每2個月進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陽網以煉苗。平時應注意抗旱排澇。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種植管理】 移栽地應選取陽光充足,土壤肥沃處,在頭年立冬之前進行翻...

  3. 2024年10月15日 · 烏藥的功效. 藥性:辛,溫。 入肺、脾、腎、膀胱經。 主治: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尤為治寒凝氣滯、胸腹諸痛之要藥。 下達腎與膀胱,能溫下元,散冷氣,縮尿止遺,適用於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遺尿不止。 1.治寒凝氣滯證-少腹冷痛,脘腹痞滿者. 本品味辛行散,性溫祛寒。 「諸冷能除,凡氣堪順」 (《本草蒙筌》)。 「凡病之屬氣而涉寒者皆可治」 (《本草思辨錄》)。 尤為治寒凝氣滯,胸腹諸痛之要藥,每與沈香相須為用。 若治寒凝氣滯,少腹冷痛,脘腹痞滿者,常與沉香、肉桂、香附等同用,如暖臍膏《中國藥典》)。 治肝經寒凝氣滯,少腹痛引睪丸,偏墜腫脹者,常與小茴香、青皮、高良薑等同用,如天台烏藥散 (《聖濟總錄》)。 治療經寒腹痛,常與香附、木香、當歸等配伍,如烏藥湯 (《濟陰綱目》)。

  4. traditional-worldmedicine.com › uydo烏藥 - | 中醫道

    2023年3月7日 · 烏藥】 本品首載於《本草拾遺》。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塊根。主產於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全年均可採挖 【處方用名】鳥藥、天台鳥藥、天台鳥、台鳥。 【藥性】辛,溫。入肺、脾、腎、膀胱經。 烏藥功效 行氣止痛 溫腎散寒 烏藥主治的病

  5. 2021年12月29日 · 烏藥為樟科灌木或小喬木烏藥的根,味辛性溫歸肺膀胱經有順氣開郁散寒止痛之功。 烏藥自唐代《本草拾遺》開始入藥,因其功效甚廣,在諸多疾病中均配伍應用。烏藥用處廣泛,主要因其有兩大特色。

  6. 《中藥大辭典》:烏藥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Wū Yào 【來源】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根。冬、春二季採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質量好。挖取後,除去鬚根,洗淨曬乾,商品稱為"烏藥個"。如刮去栓皮,切片,烘乾者,稱為"烏藥片"。

  7. 烏藥的傳統功效. 1. 祛痰. 烏藥中含有的揮發油具有祛痰作用,能顯著增加小鼠的酚紅排泄量,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其機制可能與烏藥揮發油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分泌增加有關。 此外,烏藥揮發油還能抑制痰液粘度,使其易於咳出。 2. 消腫散結. 烏藥性溫,味辛、苦,歸脾、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 本品辛散溫通,能行氣活血溫陽,故可用於治療乳腺炎、瘰癘等證。 乳腺炎多因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烏藥辛散溫通,能行氣活血,消腫散結,故可用於治療本病。 瘰癘多因痰瘀結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烏藥辛散溫通,能行氣活血,消腫散結,故可用於治療本病。 3. 散寒止咳. 烏藥辛溫,具有散寒止咳之效。 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則生咳嗽。 烏藥辛溫,能溫肺散寒,宣肺止咳。

  1. 烏藥作用 相關

    廣告
  2. 首飾工具、銀飾工具、珠寶工具、銀樓工具、飾品工具、研磨拋光電鍍耗材. 集塵機、噴砂機、洗淨機、電解機、拋光機、研磨修毛邊機、工作眼鏡、人體工學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