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0日 · 不過,就在 IG 的用戶數與收入成長速度都快過臉書時,收購時保證會讓 IG 保有自主權的臉書執行長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開始把手伸向 IG。 在過去,IG 轉發到臉書的貼文可以連回 IG,但佐克柏下令拿掉這個功能,讓貼文看起來像直接在臉書發文。

  2. 2023年12月8日 · Instagram公布2024年IG趨勢報告,揭示Z世代對明年全球文化趨勢的看法,包含時尚與美妝、社群媒體、約會與友誼等。

  3. 2020年7月28日 · 我們似乎可以感覺 Instagram 平台悄悄的在改變,這個變動雖然很細微,但卻是我們可以利用加強曝光的機會。 「探索頁面」比過去更加的分眾化了。 這是什麼意思?

  4. 2019年7月22日 · 清楚 Instagram 合適發哪些內容你也挑了張好照片,貼文觸及數卻成長遲緩、毫無起色?孔翊緹提醒,使用標籤(hashtag)的技術是一大關鍵。 Instagram 的一則貼文大約可放 30 個標籤,建議品牌放好放滿,才容易被搜尋到,也更能衝上熱門榜。

    • 從烘豆龍頭到通路新手,顛覆既有的營運邏輯
    • 反轉製造業思維,以「減法思考」做大品牌聲量
    • 不打折、不開放加盟,靠「聯名」延續品牌熱度
    • 站穩烘豆事業、拓展品牌知名度,下一步:咖啡生豆採集

    時間回到 2017 年,源友已是全台最大的咖啡豆烘焙廠,一年烘焙 7000 噸咖啡豆,全台平均 4 杯咖啡,就有 1 杯是源友烘的豆子,年營收約 16 億元。 但製造做久了,即便已是全台最大,消費者還是不知道你是誰,也沒有品牌知名度,朱茂亨想,切入下游通路、直面消費者,或許是個解方,對企業來說也可以分散風險。源友的首個咖啡店品牌 alpha Black 因此而生,沒想到這個「試試看」的想法,讓朱茂亨燒了 3000 萬元。 alpha Black 一開店就提供超過 60 種品項,每款咖啡都是精挑細選的豆子,品質不在話下,又有母公司的咖啡豆採購優勢,讓商品價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品質好、價錢也 ok,alpha Black 一年開了 5 間店,竟沒有任何一間獲利。 事後檢討,朱茂亨驚覺,「多」不代...

    有了 alpha Black 的失敗當作經驗,朱茂亨在去年 10 月捲土重來,創立新的咖啡品牌 CAFE!N。(延伸閱讀:世界上最美的10間咖啡館,這輩子一定要去一間!) 他反轉製造業「給好給滿」的觀念,用減法思維打造新品牌這次菜單只有 13 款飲品,加上兩種吐司,消費者想喝拿鐵就選冠軍拿鐵、想喝甜一點的咖啡就選焦糖瑪奇朵,每款飲料對應的需求明確,減少顧客的選擇障礙。 另外,他也發現商品品質好,還必須搭配行銷,才能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他找來波蘭知名藝術家 Filip Pagowski 為 CAFE!N設計「Star &Moon 星月杯」,包含星星和月亮兩種圖案,印在馬克杯和外帶杯上,代表抬頭看星星、喝咖啡時,是最享受的時刻,意外掀起 IG 上的打卡風潮。這次 CAFE!N 開店即賺錢,3 ...

    CAFE!N 和台南知名冰淇淋蜷尾家合作,推出特殊口味的吐司;和榮獲世界第一黑巧克力的福灣巧克力攜手,打造聖誕節、情人節限定飲品,透過和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聯手,創造出更多飲食的可能性,帶動一波波話題之餘,也逐步擴展消費族群。 「 消費者很健忘,我給自己的挑戰是,一年一檔重要的行銷活動 ,」朱茂亨說,CAFE!N不只是好喝、好吃,也包含好看、好玩。今年第四季,CAFE!N 與 Filip Pagowski 再度合作推出多款設計商品,包含T恤、雨傘、隨行杯、帆布袋、貼紙等,在新光三越 A9 開設快閃店,正式進駐百貨商場,拓展 CAFE!N 的品牌格局,讓顧客不只吃得開心,也逛得開心。(延伸閱讀:向路易莎、星巴克、cama 咖啡學行銷!咖啡市場競爭白熱化,如何殺出血路?)

    源友坐穩烘豆製造的龍頭寶座,CAFE!N 也慢慢步上軌道,朱茂亨的下一步是回歸咖啡產業的上游、生豆貿易,完善源友的咖啡版圖。 透過 CAFE!N 的「實驗」,朱茂亨明白,精品生豆貿易做的是更小眾的族群,就要以更細緻、在地的故事,才能夠打動人心。於是,他創辦 WESOURCE 源溯咖啡,重新聚焦,找到精品生豆的新定位。(延伸閱讀:來杯手沖咖啡吧!日曬、水洗差在哪?2 觀念教你挑選咖啡豆) 他找來知名咖啡部落客咖啡空少、台灣阿里山冠軍咖啡農方政倫、芒果咖啡館創辦人廖思為、2018 年義大利咖啡大師世界冠軍張仲侖等 4 位咖啡職人,深入咖啡產地哥倫比亞,記錄在地咖啡莊園的故事,讓大家在喝咖啡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產地的文化。 從咖啡產業的中游、咖啡豆烘焙開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品牌,第三階段來到上游的...

  5. 2021年3月19日 · 回想一下,當有人在社群媒體上追蹤你時,「追回去」是否已經變成了一種壓力?若是不這麼做,似乎很沒禮貌。平均來說,在 Instagram 上追蹤你,或是在臉書上傳交友邀請給你的人,可能也會對其他人這麼做,結果就是,這群人形成了社群網路很大的一部分。

  6. 2022年8月11日 · IG抖音化」引起眾怒,卻是 Meta 不得不做的選擇?. 2012 年,臉書(Facebook,現改名 Meta)以 10 億美元買下 Instagram 後,Instagram 一直是該公司的小金雞,但是現在正是 Meta 收購 Instagram 後所面臨最艱難的階段,從近期 Instagram「抖音化」引發全球用戶眾怒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