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5日 · 數據會說話我們不需要去否認男同志的確在愛滋病上有較高的感染可能但應該避免將男同志等同不安全性行為再進一步等同愛滋感染者這樣的錯誤類推會造成一種社會的壓迫甚至化為實際的歧視危害特定族群的身心健康

  2. 2017年10月7日 · 大家都知道愛滋病是藉由血液與性交傳染而男同志的性交方式大多為肛交因為直腸黏膜的彈性遠不及陰道因此肛門及直腸下段黏膜容易破損而一旦破損其對於愛滋病HIV病毒的抵抗性就會下降容易造成傳染根據99健康網》,在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和發作早期肛交傳播的機率為10%到30%而在疾病潛伏期肛交傳播率為0.1%到1%。...

    • 只有同志容易得愛滋、同志才須定期篩檢?錯,「任一人都有風險,」洪健清說。他表示,過去的愛滋病篩檢,習慣建議高風險群(例如,同性戀者)做篩檢,但這讓部分民眾錯誤認知「自己沒有風險」、「不用做篩檢」,不但讓疫情控制打折扣,也讓特定族群被社會貼上標籤。
    • 得到愛滋病,必死無疑?愛滋病是由愛滋病毒(HIV)所引起的疾病,因病毒會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降低抵抗力,因此病患容易感染病菌,嚴重則會導致死亡。
    • 共用馬桶、餐具等可能罹患愛滋病?不過,JOJO也坦言,外界對於愛滋病仍存在許多刻板印象。例如,外界誤解和愛滋病患共用餐具、馬桶或共同生活等,就可能得到愛滋病;實際上,愛滋病毒是藉由體液及血液交換傳染,如:性行為、共用針頭、輸血或母子垂直感染,「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並不會造成傳染,」洪健清強調。
    • 既然傳染愛滋的管道是體液交換,那病患不能擁有性生活?不,只要好好治療、適當預防,愛滋病患也能擁有性生活。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保險套。
  3. 所以話又說回來正因為男男性行為是愛滋的主要感染途徑男同志是感染HIV風險較高的族群我們更不應該排斥歧視他們而是要有更完善的保護措施和社會制度來促進他們的健康過去我們面對任何疾病的態度都是如此怎麼能在這個疾病就轉彎

  4. 2015年初倫敦大學學院的Annabelle Gourlay及其同事招募了於近期在倫敦或布萊頓被診斷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21名同性戀男子他們係近期感染愛滋病毒通常在診斷前幾週)。 他們在推估感染日期後平均六個月接受了採訪研究人員選擇近期感染的男性並假設他們相較於係較久以前感染愛滋病毒者更能準確地回憶起他們感染的方式。 參與者年齡在22至61歲之間(中位數為38歲),大多數是白人,受過良好教育和就業中。 深入地訪談了涉及個人背景,移居倫敦/布萊頓以及這種轉變的經驗(如果適用),愛滋病毒診斷前的近幾年的生活,關係以及愛滋病毒感染時情況的看法。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研究的兩個潛在局限性。 首先,大城市中心的男同性戀白人的經歷對於其他種族和地理區域的男性來說可能並無法類推。

  5. 2016年12月2日 · 現在流傳在台灣社會最常見的偏見與誤解第一名絕對是愛滋病男同志專屬」,甚至用來攻擊同志。 根據 疾病管制局2016年10月底的統計台灣的愛滋感染者總數已高達33,018人男性感染者佔94.14%,女性感染者則佔5.86%。 其中,一般家庭主婦的「家管」有269人、經母子垂直感染的愛滋寶寶,歷年累計個案數已有33人。 愛滋感不是男同志專屬,它與性別、性傾向都沒關係,任何人都有機會、有可能感染愛滋。 一個人是否會感染愛滋,跟「他有沒有發生可能感染的行為」才有關。 只要一個人發生有可能發生感染愛滋的行為,就有可能感染愛滋。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持續覺得「愛滋病是男同志的病,跟我無關」時,在愛滋的防疫上,就是一個很大的漏洞。

  6. 2019年4月17日 · 美國研究對同性戀越包容同志族群中的愛滋病傳播率越低. 另外在 2010 年發表在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的一篇研究 Tolerance and HIV也指出當大家對同性戀的議題越持包容的態度愛滋病就比較不容易傳播。 可能的原因是,這樣的包容能夠避免同志被社會的壓迫,導致被逼到匿名、危險、地下化的環境,也降低了染病機率。 在台灣 擴大篩檢 、 鼓勵治療 加上 去除污名 ,才是愛滋防治重點。 聰明的你應該就知道,目前最需要強化的部分,就是讓更多不知道自己有愛滋病的朋友,願意去進行篩檢,並且接著服藥以及追蹤。 而要讓這群朋友願意去做篩檢,很重要的一項議題,就是不能再對這個疾病污名化。 目前愛滋病已經不是絕症,而是可以控制得很好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