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现实与记忆的时空错位——重读白先勇的秋思》. 来源:《青年文学》 | 刘秀丽 2020年06月11日08:49.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按其所言,是为了纪念一个逝去的时代和时代中人。. 每篇小说的主人公都生活在台北市,可是他们的心里始终存留着对大陆 ...

  2. 2021年3月31日 · 白先勇隐晦地写出了一类人精神主旨的缺位,其中的忧患意识在小说结尾通过华夫人残存的坚定进一步得到提点。菊花有些残掉了,修剪之事交由老花匠黄有信去做。老花匠“白眉白鬓,抖瑟地佝着背”,令秋意更甚,也让作者的提点更浓。

  3. 2018年10月22日 · 白先勇在秋思》这篇小说中使用了多重叙事视角,通过全知视角和内视角的交织变化增强了小说整体的艺术感染力。 更为突出的是白先勇有意的配合情节来变换叙事视角,通过由全知视角到第三称内视角再回归全知视角的模式,使得整个小说的叙事“秩序井然”。 特别是对于内视角的使用营造出一种真实、客观的氛围,作者非常含蓄、克制却又卓有成效地把对人物的或悲悯、或讽刺的立场传达给了读者。 作者能够做到既表明自己的倾向,又不引起读者的注意,这体现了精妙的艺术技巧。 第一部分讲述了华夫人在赴麻将局之前的化妆,主要通过华夫人与林小姐的对话构成。 作者使用摄像机式的全知视角让主要人物华夫人出场,不动声色的记录其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 第二部分则经历了全知视角到第三人称内视角的转变。

    • 内容简介
    • 人物介绍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秋思》主要描绘了华夫人赴宴前美容和看见院子里自己精心呵护的“一捧雪”衰败的几个片段。全文虽有四千字,却同样延续了作者借女主人公表露自己悲伤情绪的习惯,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华夫人在面对时间流逝、容颜和繁华都不复存在的事实面前绝望无力却苦苦挣扎反抗的心理。华夫人本名华芸香,是华将军的夫人,华将军年轻时很是风光,在“一捧雪”开得尤为热烈的那年秋天,华将军打败了日本人班师回朝,与妻子团聚。然而随后华将军病逝,国民党失势,华夫人举家流亡台湾。

    华芸香—当年将军夫人,当她年轻青春的时候,也正是她丈夫带领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班师回朝的时刻,何其辉煌、何其荣耀。她的人生也因战争的胜利、历史的辉煌而显得格外灿烂关丽,甚至那年的菊花,也开得格外繁茂,“满园子里那百多株盛开的一捧雪”,都在她身后招翻的像一顷白浪奔腾的雪海一般。然而,青春易逝,岁月难留,这一切已匆匆离去,成为过去。

    《秋思》一篇象征意味深长的“寓言”,整个作品以华夫人对青春的留恋,衰老的恐惧、辉煌和挽留以及逝去的无奈的情节为中心展开,而作品的另一条暗线以本文的内在精神线索为支撑展示了一段个人、国家命运的无可逃脱的颓废走向,整个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意味。就叙述方法和叙述观点来论,第一节和第三节作者完全客观,从小说人物之身外,记述描写她或她她不听得见的对白和表现于外的形态动作。也就是说,作者采用的是客观写实的手法。可是夹在小说当中的那一节,叙述观点和方法就很不同,作者主要采用“意识流”技巧,钻入主角华夫人的思维,从她的内部意识,记述她未表于外的主观感触。这一节,一千四百多字,完全不分段,只是厚厚实实的一整块,这一大团主角的主观感触,经由园中盛开的“一捧雪”引发,只持续或包容在极短暂的片刻深几枝花的时间,但却...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4. 2017年4月6日 · 秋思分析(台北人)书评. wry 评论 台北人 5. 2017-04-06 08:34:55.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品讲述了贵族阶级战败迁移到台北后纸醉金迷的生活。 全篇以华夫人的生活琐事为主线,同时用简短的会面准备展开意识的无限流动,以菊花的衰荣为副线,强化意识的流动。 作者以对比,象征,与意识流蒙太奇的手法将华夫人在会面前短短准备时间中的意识流动和变化展现给读者。 小说的开篇,华夫人以贵妇的形象出现,伴随着林小姐这样从事美容业的人。 不难体现出华夫人奢华的生活。 而华夫人独特的点在于,虽然她属于贵族阶级,但是她的物欲感并不是太浓厚,相对的,她的身上透露着一种淡雅的气质。

  5. 2018年12月4日 · 先不去考究白先勇用词多么细腻动人,单就这份“情”,除却乱世的将军佳人,再没有这么浩然又百转的柔肠情愫了。 除却这些追思的情感,作者也暗讽了日本,追忆了祖国。

  6. 適逢白先勇《臺北人》五十週年,趨勢教育基金會特為「說不完的白先勇」系列活動推出全新影像企劃,邀集14位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藝文創作者 ...

    • 12 分鐘
    • 1972
    • 趨勢教育基金會TRENDFD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