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白腹秧雞(學名: Amaurornis phoenicurus ),又名白胸苦惡鳥、苦雞母(臺灣話: khóo-ke-bó )、田雞仔(臺灣話: tshân-ke-á )、紅尻川仔(臺灣話: âng-kha-tshng-á )、白面仔(臺灣話: pe h-bīn-á )、補鑊鳥(臺灣客家語 四縣腔:buˋ vog diauˊ) [3]

  2. Birds of the World. 探索 白腹秧雞. 外來種. 在草地、溝渠、河濱、沼澤,以及公園和農地等鄰近人類區域處常見的中型似雞的沼澤性鳥類;常看到在開闊處覓食。. 成鳥背部深石板灰而腹部白色,尾下有紅褐色塊。. 幼鳥外型很相似但顏色較暗淡。. 明顯多變的鳴唱聲 ...

  3. 白腹秧雞(学名: Amaurornis phoenicurus ),又名白胸苦惡鳥、苦雞母(臺灣話: khóo-ke-bó )、田雞仔(臺灣話: tshân-ke-á )、紅尻川仔(臺灣話: âng-kha-tshng-á )、白面仔(臺灣話: pe h-bīn-á )、補鑊鳥(臺灣客家語 四縣腔:buˋ vog diauˊ) [3]

  4. 2023年3月6日 · 白腹秧雞主要棲息在低海拔地區,生活範圍難以避免地和人類活動區域重疊。 越來越多道路的出現,切割了動物棲息的綠地及自然環境,牠們因此需要跨越更多條馬路、承擔更大的風險才能夠抵達棲息地。 白腹秧雞生性敏感且機警,不易目擊,如果受到驚嚇或威脅,通常會以快跑的方式鑽入草叢,而不是選擇飛行。 但跑得再快也敵不過汽機車的速度,因此偶爾還是會在路上看到白腹秧雞遭到路殺的景象。 遭到路殺的白腹秧雞,於竹120縣道拍攝。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飛奔而去的小小身影,有可能是白腹秧雞,也有可能是其他動物,例如鼬獾、黑眶蟾蜍、青蛇……等。 請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放慢車速,一個簡單的行為就能守護牠們的生命。 在特定動物出沒的熱區,路旁通常會有警告標示,也可以多多留意。

  5. 白腹秧雞(學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是秧雞科、苦惡鳥屬中的一種水鳥,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斯里蘭卡。 繁殖棲息於亞洲南部的沼澤、池塘、溝渠和河岸,從印度、...

  6. 2022年12月15日 · 白腹秧雞. 別名. 白胸秧雞、白胸苦惡鳥、補鍋鳥 (客)、苦雞母 (閩) 科名. 秧雞科. 學名. Amaurornis phoenicurus chinensis. 分佈. 廣泛分布於亞洲地區,從巴基斯坦往東橫跨到越南、中國東南部地區,以及印尼、菲律賓、琉球等地。 台灣則是分佈在全台低地平原地區。 生態. 棲息於低平原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沼澤地、稻田,或河流、池塘、溝渠旁。 特徵. 1.體長約28~33公分。 2.嘴黃色,基部上方紅色,臉部、頸部至腹部皆為白色,背面黑褐色,尾下覆羽紅褐色。 3.體型圓胖,兩側稍微扁平,有利於穿越灌木叢及草叢。 補充. 首圖照片來源:徐尉傑. 做紅外線自動相機影片判讀時,有一隻不像竹雞、也不像翠翼鳩的鳥出現在畫面上。

  7. 白腹秧雞(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又名白胸苦惡鳥,是秧雞科苦恶鸟属中的一種水鳥,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 繁殖棲息於亞洲南部的沼澤、池塘、溝渠和河岸,從印度、斯里蘭卡橫跨到中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身長約32公分,在上述地區皆為留鳥 ...

  8. 型態及特性: 嘴黃色,上嘴基部紅色;自臉至下腹為雪白色,其餘為黑色羽毛,因此稱為白腹秧雞。 會單獨或成對活動,以昆蟲、軟體動物、植物嫩芽與種籽為食。

  9. 形態特徵. 頭頂、枕、後頸、背和肩暗石板灰色,帶點橄欖褐色,並有些許綠色光輝;兩翼和尾羽橄欖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翻具白緣;額、眼先、兩頰、頦、喉、前頸、胸至上腹中央均白色,下腹中央白而稍沾紅褐色,下腹側、肛周和尾下覆羽紅棕色;虹膜 ...

  10. 白腹秧雞.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科. 白腹秧雞 (White-Breasted Waterhen) 其他名稱:白胸苦惡鳥、白胸秧雞. 學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 分類:鳥綱 鶴形目 秧雞科 苦惡鳥屬. 特徵:全長28~33公分。 嘴黃色,基部上方紅色、臉部、頸部至腹部為白色,背面為黑色,下腹及尾下覆羽紅色。 分布: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印尼群島、菲律賓、琉球、中國東南部、臺灣。 棲地:平原及海拔1000公尺以下岸邊植被較密或雜草叢生的河湖、沼澤、水田、灌渠和池塘邊,也可居於公園內較大的池塘。 習性:留鳥。 性情羞怯,行動小心翼翼,總是在略有遮蔽或較陰暗的角落活動。 晨昏較活躍。 以植物嫩葉、果實、水生昆蟲、小魚等為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