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功效】 溫腎陽,利水氣。 【主治】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痢,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方義】 本方為治腎陽衰微,脾失健運之常用方。 方中 附子 溫腎助陽、化氣利水; 白朮 燥濕行水; 茯苓 淡滲利水,朮、苓同用又有健脾之功; 生薑 溫散水氣, 芍藥 養血和陰,以防水氣消而生燥熱。 【辨證要點】 肢重浮腫。 小便不利。 頭眩心悸。 苔白舌胖。 脈沉遲。 【加減】 咳嗽:加 五味子 。 寒盛:加 細辛 、 乾薑 。 水腫甚:加 澤瀉 、 茯苓 。 或合 五苓散 。 伴瘀血:加 丹參 、 赤芍 、 紅花 。 風濕性關節炎:加 桂枝 、 黨參 。 四肢疼痛:加 細辛 、 麻黃 。

  2. 真武湯的主要功效是「溫陽利水」,主治傷寒病中,太陽病發汗太過,汗出不解而耗陰傷陽,其人仍發熱,心下悸,加之水漬筋肉,則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 在《傷寒論》所討論的「真武湯方證」,除了太陽病發汗太過之外,另一個是「少陰病」,書中提到「少陰病,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真武湯主之」。 因為腎陽虧虛,水氣內停。 此兩種病都根源於「陽虛水泛」。 若用臟腑辨證來理解,就是「脾腎陽虛」,陽虛水泛之水氣內停證,症狀是: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由於本證的根本原因是「陽虛水泛」,所以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 本方是治療脾腎陽虛,水氣內停、陽虛水泛的主要方劑 。

  3. 2021年9月17日 · 【真武湯英文】 True Warrior Decoction真武湯功效】 溫陽利水 【真武湯方解】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濕泛溢的基礎方。蓋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腎,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停。

  4. 2021年10月24日 · 真武湯又稱少陰陽虛水泛證,在傷寒論中的太陽病及少陰病都有被討論。 的主要症狀是:怕冷、心下悸、嚴重暈眩、身體振顫,或發熱,小便不利,咳嗽氣喘、四肢沉重疼痛或浮腫,舌淡苔白滑潤,脈沉弱或弦等。

  5. 1.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痢。 2.現代應用:本方強心、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利尿、保護胃粘膜、促進消化。 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腸結核、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肝硬化腹水、心衰竭、不孕症、卵巢囊腫、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膜炎、高血壓、心臟瓣膜症、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萎縮腎、蕁麻疹等。 用法與用量. 日三服,溫開水送服. 禁忌/警語. 若水腫屬實證而兼氣滯者,不宜使用本方。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依醫師指示使用. 方劑組成角色(君、臣、佐、使) 附子溫腎助陽、化氣利水;白朮燥濕行水;茯苓淡滲利水,朮、苓同用又有健脾之功;生薑溫散水氣,芍藥養血和陰,以防水氣消而生燥熱。 君:附子. 臣:茯苓、白朮、白芍. 佐:生薑. 人體系統作用.

  6.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 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辨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者。 附方. 附子湯《傷寒論》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15g) 茯苓三兩 (9g) 人參二兩 (6g) 白朮四兩 (12g) 芍藥三兩 (9g)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溫經助陽,祛寒化濕。 主治:寒濕內侵,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肢冷,苔白滑,脈沉微。 方歌.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朮芍附生薑, 陽虛水飲停為患,悸眩潤惕保安康。

  7. 據此歷代醫家,多認為真武湯為一溫陽利水的主方。真武湯主治陽虛水泛證,其治療範圍廣泛,實用性強,臨床多應用於腎臟、心臟及代謝相關的多種慢性疾病 [1, 2]。 真武湯的藥方組成為茯苓、白芍、生薑、白朮、炮附子共五味藥材。

  8. ^ 宋真宗時,為避諱,改玄武為真,淺田惟常《傷寒論識》:「《宋史》云:『真,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詔天下避聖祖諱玄為元。尋以玄、元聲相近,改玄為真,玄武為真武。』《宛委余篇》云:『玄武,避宋宣祖諱,故名真武。

  9. 基本介紹. 中文名 :真武湯. 功用 :溫陽利水. 主治 :陽虛水泛證. 分類 :祛濕劑-溫化寒濕劑. 出處 :《傷寒論》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附方,組成,用法,功用,主治,出處,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芍附生薑,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全康。 組成. 茯苓、芍藥、生薑、附子、白朮。 用量. 茯苓、芍藥、生薑 (切)、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朮6g 。 用法.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溫陽利水。 主治. 陽虛水泛證。 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

  10. 本方是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的要方。 方中附子溫壯腎陽,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生薑溫散水氣,芍藥利小便,止腹痛。 五味相配,既能溫補脾腎之陽,又可利水祛濕。 故適用於脾腎陽虛,水濕內聚所產生的諸證。 【加減】 若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6克;若嘔者,去附子,生薑加重至15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