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譯文. 《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 ”酈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 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 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 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 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 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 敲擊后能發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

  2. 石鐘山記》的結構不同於一般的游性散文那樣,先游,然後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後又以議論作結。 作者以“疑──察──結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

  3. 《水經》上說:“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 ”酈道元認為,這山下面臨深潭,微風掀起波浪時,水和石互相撞擊,發出的聲音象大鐘一樣。 這種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石鐘山記》 原文|注釋|翻譯|賞析|序 - [宋]蘇軾 - 每日诗词是一个古诗词收录网站,目前已收录古诗词超60万首,作者2万余人。 其中包含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等多种著作,内容持续优化更新中。

  6. 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餘音慢慢地消失。

  7. 石鐘山記》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後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遊記。 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真調查。

  8. 石鐘山記原文及翻譯簡述:鼓:振動。搏:擊,拍。洪鐘:大鐘。是說:這個說法。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製成。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遺蹤:舊址,陳跡。這裡指所在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