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偷蛋龍屬 (屬 名: Oviraptor)又名 竊蛋龍,是種小型的 獸腳亞目 恐龍,身長1.8到2.5公尺。. 化石發現於 蒙古國 與 中國大陸,最初是由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所發現,並由 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 在1924年所敘述。. 偷蛋龍的屬名在 拉丁語 中意為「 ...

  2. 屬於腔尾龍類一員的竊蛋龍,是一種善於奔跑的二足小型恐龍。. 牠最明顯的特徵是頭部短;而且頭上還有一高聳的骨質頭冠,非常的突出。. 此外,竊蛋龍的嘴喙是沒有牙齒,取而代之是強而有力的喙和下顎,作用和現生鸚鵡的喙差不多。. 至於牠的前肢有著 ...

  3. 偷蛋龍下目Oviraptorosauria)是群 獸腳亞目 手盜龍類 恐龍,生存於 白堊紀 的 亞洲 與 北美洲。 牠們擁有喙狀嘴、羽毛,頭頂具有骨質冠飾。 偷蛋龍下目包含 偷蛋龍科 、 近頜龍科 、以及數個不屬於以上科的物種,包括 擬鳥龍 、 尾羽龍 、以及 原始祖鳥。 牠們的體型從小如 火雞 的尾羽龍,大至8公尺長、1.4公噸重的 巨盜龍 [1]。 如同其他手盜龍類,偷蛋龍下目接近 鳥類 的祖先,牠們曾經被認為事實上代表者原始的無法飛行鳥類 [2]。 目前最完整的偷蛋龍類化石,發現於亞洲;而北美洲的偷蛋龍類化石,則零缺較不完整 [3]。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偷蛋龍類是 原始祖鳥 、 切齒龍,也是體型最粗壯的偷蛋龍類。

  4. 偷蛋龍科(Oviraptoridae)又名竊蛋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手盜龍類 恐龍,具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嘴部沒有牙齒,某些物種具有纖細的頭冠。 偷蛋龍科的化石主要被發現於 蒙古 與 中國 的 戈壁沙漠 ,但是 單足龍亞科 、更原始的 小獵龍 可能屬於偷蛋龍 ...

  5. 竊蛋龍科是一群生活於晚白堊世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主要分布於東亞與北美地區。 牠們的蛋在化石紀錄中極為常見。 自1923年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於蒙古戈壁沙漠發現這類恐龍的蛋窩後,在當時對於恐龍蛋形態以及與恐龍本體的連結了解非常少的情況下,以為這些蛋是由原角龍所產,也因此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將一同發現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化石命名為嗜角竊蛋龍(Oviraptor philoceratops Osborn 1924)。 直至1994年,同為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科學家,於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竊蛋龍類的胚胎蛋化石,才確定該類蛋其實是竊蛋龍類自己的蛋(Norell et al. 1994)!

  6. 2022年7月22日 · 在碩士班研究竊蛋龍類的孵蛋行為後, 楊子睿遠赴德國波昂大學攻讀博士,並在古生物學家桑德(Martin Sander)實驗室持續進行恐龍研究。.

  7. 2021年12月28日 · 竊蛋龍:近70年的誤會. 幸運的是,其中有一類恐龍,僅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東亞地區與北美洲,牠們頭上有冠、沒有牙齒,而且自從1920年代在蒙古被發現第一件標本後,因為在牠們旁邊也發現了一窩被認為是原角龍(Protoceratops)的蛋窩(圖一),因而 ...

  8. 楊子睿與研究團隊以質譜儀分析了一窩在江西發現的竊蛋龍蛋化石,發現在恐龍蛋殼裡具有紅棕色、藍綠色色素,進一步推斷出「恐龍蛋殼其實有顏色」。

  9. 竊蛋龍類Oviraptoridae是一群生活在晚白堊世的亞洲大陸與北美洲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牠們大多數沒有牙齒,嘴喙看起來就跟現在的鳥類一樣。 牠們下蛋都是成對成對下的,因此在窩巢上就可以看到成對的樣子。

  10. 探索科學新知、體驗生活科學,今天的發現科學專題,要帶您了解恐龍化石的新發現,去年底古生物學家發表了一個6600萬年前的"竊蛋"胚胎,而且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