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第一次石油危機,又稱作 1973年石油危機,始於1973年10月,當時以 沙烏地阿拉伯 為首的阿拉伯 石油輸出國組織 成員國宣布,對 贖罪日戰爭 期間支持 以色列 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 [1] 最初的目標國家是 加拿大 、 日本 、 荷蘭 、 英國 和 美國,隨後禁運也擴大 ...

  2. (一)1973年10月爆發中東戰爭,引發1973~1974年第1次石油危機,國際油價飆漲,1974年漲幅達350%,影響全球經濟成長。 當時全球農業生產因氣候不順調,生產減少,加上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進口糧食運費亦漲,致國際糧食價格飆漲。 1975年國際糧價回跌,之後價格上下波動,1980年至2001年間國際糧食價格大致呈微幅下跌趨勢(如圖1 DOCX / pdf / odt)。 石油價格於1975~78年持穩,之後歷經1979~1980年伊朗革命及兩伊戰爭引發第2次石油危機,及1990年波灣戰爭引發第3次石油危機,1990年代石油價格大致呈微幅下跌趨勢(如圖2 DOCX / pdf / odt)。

  3. 2021年2月9日 · 第一次石油危機 通膨猶如失速列車. 時序轉入1973年,俗稱「贖罪日戰爭」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挾著「籌碼」優勢,決定減產、禁運及暫停出口石油,藉此打擊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從此揭開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的序幕。 由於台灣高達98%石油仰賴進口,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特地前往沙烏地阿拉伯交涉,確保石油供應無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油源是保住了,然而經此一役,國際油價狂飆,從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將近12美元,衝擊全球工業生產,並且導致停滯性通膨與經濟衰退。

  4. 根據央行年報顯示,在第三次石油危機期間我國 GDP 成長率下降至 5.92%,主要為出口及民間投資疲弱,當時台灣面對全球景氣低彌,出口衰退,加上中國市場開放,產業外移,對此央行採取降低存準率的寬鬆性貨幣政策, 以降低失業率為首要目標。

  5. 2011年4月13日 · 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1974年間,當時原油價格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引起了西方國家經濟衰退。 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年到80年代初。

  6. 第一次石油危機. 民國49年 (1960)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 民國62年 (1973)10月,第四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國,暫禁石油出口。. 當年12月 ...

  7. 第一次石油危机,又称作 1973年石油危机,始於1973年10月,當時以 沙特阿拉伯 為首的阿拉伯 石油輸出國組織 成員國宣布,對 贖罪日戰爭 期間支持 以色列 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 [1] 最初的目標國家是 加拿大 、 日本 、 荷蘭 、 英國 和 美國,隨後禁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