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尚-弗朗索瓦·米勒(法语: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巴比松派畫家。 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 他以寫實徹底描繪農村生活而聞名,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

  2. 米勒. 聖化農民與土地的大師: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 ~ 1875 French. 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 他出身于農民世家,幼年時便顯露出繪畫的天才,受到老師的鼓勵而立志學習繪畫。 如同盧梭、柯洛等風景畫家發現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詩情畫意一般,米勒也發現了平凡的勞動者的詩情畫意。 不過,他筆下的農夫並不是天國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是疲憊、窮苦、終日操勞的貧困者,衣衫檻樓,肌膚黝黑,佝樓的身軀,粗大的手掌,這便是米勒的美學,這便是米勒要為之嘔心瀝血地讚美歌頌的法蘭西農民的形象。 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養育這偉大的民族,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

  3. 拾穗者》(法語: Des glaneuses),或譯《播種者》,是 法國 巴比松派 畫家 讓-弗朗索瓦·米勒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繪於1857年,同年展出於 巴黎沙龍。 現藏於 奧塞美術館。 《拾穗者》以《舊約聖經》路得記-路得與波阿斯的記載為藍本。 路得 在波阿斯田裏撿麥穗,供養她的婆婆 拿俄米,反映農民要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一事。 該畫除了描繪三名農婦在金黃色麥田撿拾麥穗情景外,其金黃陽光、彎腰等細節,亦呈現「英雄史詩般的崇高意境」。 畫面上三位不同年紀的女性,表現出勞動家庭的命運。 農地監督者坐於馬背上眺望,刻劃出當時的社會狀態。 遠方的教堂流露出一股近似宗教情操的崇高性。 《夕陽下兩位農婦開掘積雪覆蓋的田地》, 梵谷,1890, 布爾勒收藏展覽館.

  4. 1-20 之 129 加載更多. 列举米勒的所有129 件藝術品. 前往藝術家主頁. 订阅新闻和更新. 我同意 条件条款. 藝術家. 按字母排序. 按藝術運動排序. 按藝術流派排序.

  5. 《拾穗》(Des glaneuses)是法國巴比松派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繪於1857年。巴黎的奧塞美術館藏。 《拾穗》作的以舊約聖經路得記-路得與波阿斯的記載為藍本。

  6. 尚-弗朗迪克·米勒(法語: Jean-François Millet,法语发音: [ʒɑ fʁɑ swa milɛ];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 巴比松派 家。他以寫實手法描绘的鄉村風俗法國壇,被认为是写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参与者。

  7. 巴比松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樸實的民風極大地震撼了米勒。 從此,他在這裡過上了早出晚歸的農夫生活,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熱愛的繪畫。 每天晚上回到家裡,他都會在昏黃的燈光下創作。 也正是此時,農民開始走進他的畫面,他也因此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題材。 後來,他說:“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對我來說都是最合適的。 ”《拾穗者》就是在巴比松生活這一時期的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米勒描寫的“拾麥”這種行為在以前的法國是經常可以見到的。 麥田的主人,在收割的季節允許一些兒童和婦女到田野里拾取麥穗,相傳這種習慣,是古代希伯來人傳來的。 米勒用這樣個尋常的拾穗動作表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困苦和農民生活的艱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