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糯米糍是荔枝最主要的栽培品種之一,主要栽種於廣東省 深圳市 [1]、台灣台中市 [2] 等地。 其特點是肉厚而多汁、含 糖 量達15%以上,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且核小 [ 3 ] 。

  2. 糯米糍 是 荔枝 最主要的栽培品種之一,主要栽種於 廣東省 深圳市 [1] 、 台灣台中市 [2] 等地。 其特点是肉厚而多汁、含 糖 量達15%以上,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且核小 [3]。 著名作家 秦牧 曾以:「果大、核細、肉滑、汁多、濃甜」十個字來形容糯米糍 [4]。 參見. 荔枝. 參考資料. ^ 存档副本. [2011-10-2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2-24). ^ http://www.taichung.gov.tw/internet/main/docDetail.aspx?uid=3152&docid=79991 [失效連結] ^ 存档副本. [2011-10-2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2-24). ^ 存档副本. [2011-12-02].

    • 植物學特徵
    • 歷史
    • 產地
    • 保存
    • 藥用
    • 種類
    • 常見荔枝品種
    • 文學上的荔枝

    常綠喬木,高8~20m。莖上多分枝,灰色;小枝圓柱形,有白色小斑點和微柔毛。雙數羽狀複葉互生,連葉柄長10~25 cm;小葉2~4對,對生,具柄,葉片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6~15 cm,寬2~4 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稍偏斜,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春季開綠白色或淡黃色小花,圓錐花序,花雜性。核果球形或卵形,果皮暗紅色,有小瘤狀突起。種子外被白色、肉質、多汁、甘甜的假種皮,易與核分離。種子矩圓形,褐色至黑紅色,有光澤。 荔枝樹的壽命很長,有樹齡1,300年的荔枝樹仍然有結果實的能力。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李善注引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麄,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扶南記》記:「荔枝之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名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異物志》、3世紀的《廣誌》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東漢楊孚《異物志》: 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 晉郭義恭《廣志》: 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華陽國志》等史籍就記載宜賓一帶早在秦漢時...

    中國大陸荔枝種植範圍主要分布在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北至四川南部的合江縣,南至海南島五指山一帶,主產地區有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四川,另外貴州、浙江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其中又以廣東荔枝分布最廣,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占全國五成以上,茂名更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其他如臺灣、越南、泰國等地都有荔枝出產,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家則有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州、澳洲的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玄宗為博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重慶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以快騎驛送。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甫有《病橘》詩曰:「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馬嵬驛被賜縊死,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 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

    《本草綱目》載: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痛、鎮咳養心等功效。但李時珍說:「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也。」 1. 根部:微苦、澀,溫。消腫止痛。用於胃脘脹痛。[來源請求] 2. 葉片: 3. 果肉:假種皮,甘、酸,溫。益氣補血。用於病後體弱,脾虛久瀉,血崩。[來源請求] 4. 果核:甘、微苦、澀,溫。理氣,散結,止痛。用於疝氣痛,鞘膜積液,睪丸腫痛,胃痛,痛經。[來源請求]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畢村糯米糍」及「增城掛綠」有「荔枝三傑」之稱。惠陽鎮隆桂味,糯米糍更為美味鮮甜。 1.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亦有傳大部分掛綠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砍掉。現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城街掛綠園,稱「西園掛綠」。西園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園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2.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

    桂味荔枝類:1.桂味 2.八寶香 3.大丁香 4.小漢 5.水精球 6.無核荔 7.紅球 8.蘇州荔 9.麗仔 10.香荔 等等。 笑枝類: 1.笑枝 2.大造 3.電白白蠟 4.焦核荔 5.攀穀子 等等。 進奉類: 1.增城進奉 2.大肉 3.小丁香 4.六月雪 5.布袋 6.紅荔 7.靈山香荔 8.金剛錘 9.枚瑰露 10.香荔 11.絕淮子 12脆肉 13.高州進奉 14.黃丁香 15.四季荔 16.鵝蛋荔 17.稱鉈 18.仙進奉 等等。 三月紅類:1.三月紅 2.四月半 3.敗育三月紅 等等。 黑葉荔枝類: 1.黑葉 2.水東 3.白臘 4.白糖罌 5.宋家香 6.青殼 7.掛綠 等等。 糯米糍類: 1.糯米糍 2.小金鐘 3.龍荔 4.娘喜 5.尚枝 6.甜岩 7.雪懷子 8.紫...

    荔枝常見於文學作品之中。 1. 唐·杜牧《過華清宮三絕》:「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博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2. 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 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非常喜愛。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 4. 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

  3. 台灣荔枝是先民自大陸引進的,最早的歷史記錄是由張郡氏自福建引進,距今300年,種於現今屏東縣崁頂鄉與南州鄉之鄉界處(舊地名為東港郡崁頂庄南茂安),現今尚存成林的荔枝樹。 此外,新竹縣香山地區(舊地名新竹州新郡香山庄南溢村)有鄭肇基氏自廣東引進荔枝品種,距今約二百年。 荔枝引進台灣歷史雖久,但荔枝成為重要經濟果樹之歷史僅約40年,在民國52年(1963年)栽培面積只有695公頃,此後隨著台灣經濟在民國60年後之快速發展,荔枝產業幾乎與之平行發展,到民國77年達到產業的顛峰,但因品種單一化,黑葉一個品種即占95 ﹪,產期過於集中,價格往往在荔枝上市後一、二週後遽跌,不符成本。 此外,荔枝面對許多競爭作物,因此栽培面積自民國77年後逐年減少,至92年已不足一萬二千公頃。

  4. 糯米荔枝,簡稱糯米糍,又稱米枝,古稱水晶丸,為荔枝品種之一。 該品種果形呈偏心臟形,歪柄,果形較大,色澤鮮紅間蠟黃,果皮棘感不明顯,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豐厚,口感嫩滑,味極清甜,核瘦小,自然糖分高,含人體必須的多種 胺基酸 ...

  5. 糯米荔枝,簡稱糯米糍,又稱米枝,古稱水晶丸,為荔枝品種之一。 該品種果形呈偏心臟形,歪柄,果形較大,色澤鮮紅間蠟黃,果皮棘感不明顯,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豐厚,口感嫩滑,味極清甜,核瘦小,自然糖分高,含人體必須的多種 胺基酸 ...

  6. 在台灣糯米糍有兩個品種,其一為嘉義農業試驗分所保持者,品質優良,產量尚佳,焦核率在30﹪左右,果棘粗但成熟時略轉平滑;另一品種為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於南投集集鎮林園里所發現,此品種品質極優,於果實成熟時,果棘仍尖而深,焦核率可達90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