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9日 · 經過 4 天大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稍早於 28 日下午 5 點三讀通過,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增訂反質詢等藐視國會罪、國會調查權、國會聽證權等,皆已全數完成修法。. 值得一提的是,三讀也通過 《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未來「公務員」於立法院聽證或受 ...

  2. 2024年1月13日 · 今(13)日為第 16 任總統大選投票日,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以逾 550 萬票一馬當先,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稍早已於各自的競選總部發表敗選感言,而賴清德、蕭美琴亦於晚間 8 點多舉辦國際記者會,宣布勝選。

  3. 2007年1月15日 · 閔茲伯格把經理人的主要活動分成3大類:人際關係、資訊傳遞及決策制定。 在「人際關係」這一類,經理人要扮演偶像、領導者和聯絡人3個角色;在「資訊傳遞」這一類,要有監督者、傳播者和發言人的特質;在「決策制定」部分,必須具備變革者、危機處理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的能力。 閔茲伯格認為,經理人需要正式的職權,去處理日常事務。 但因為系統設計的瑕疵以及環境變遷的壓力,經理人不僅要有專業,也得具備通才的能力。 而經理人的這10大角色,各具哪些意義呢? 1. 偶像 :經理人有義務出席一些「儀式」,包括員工的婚禮、接待重要客戶等。 這些日常事務或許不甚重要,但是基於經理人的「地位」和「職權」,而使他們成為少數有資格處理參與的人物。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

  4. 2019年12月10日 · 說話如何讓人相信. 我人生的第一個官司,是家族世代耕作的一塊山坡地,從曾祖父開始,我們就是佃農,地主的子孫,傳了幾代之後,竟然說我們家族侵占,我不得不代表家族提起確定租佃關係之訴,當時我委託了一位在社會上以公義聞名的律師代表 ...

    • 附加價值(Added Values)
    • 規則(Rules)
    • 認知(Tactics)

    每位參賽者能為賽局帶來什麼。你可以想像成,在這份工作、這個情境中,沒有了誰,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可以讓我們知道誰在賽局中比較有力量。 例如電影《小鬼當家》(Home Alone)第一集中,主角麥考利克金( Macaulay Culkin)只是眾多待選的男孩演員之一,他片酬約只有 10 萬美元;但等到電影熱賣,要拍續集,觀眾都認得這張臉,電影廠商無法隨意更換演員,麥考利金得到了約500萬美元的酬勞加上票房銷售紅利,附加價值高低轉換自然不言而喻。

    商場上有很多規則、約定、合約,這也是影響賽局的力量。規則會牽制你的策略。就像玩撲克牌一樣,同樣都是 52 張牌發給 4 名玩家,因為規則不同,玩牌七(sevens,又可稱接龍)時,拿到較多點數大的牌,容易導致你在最後出不了手牌而輸;但如果打橋牌(contract bridge),點數大的牌反而容易贏牌,就變成了玩家的優勢。

    人們對賽局的認知會影響他的行動,如果你能能預測他人行動,就能做出更好的回應。認知,包含了你認為別人對該賽局的認知,以及你認為別人認為其他人對這賽局的認知。簡單來說,就是我認為你會怎麼做,以及我認為「你會以為我怎麼做」。 舉例來說,當你和一位合夥人經營一事業,當你的合夥人想退出,把股份賣給你,你要怎麼出價?假設你認為這個事業值 1 億元,但你知道你的夥伴認為這個事業值 6000 萬元,你出價 5000 萬元(1 億元的一半),合夥人肯定很樂意;但你可能只需要出價比 3000 萬更多一點,像是 3100 萬元(超過 6000 萬的一半),他就會非常高興地賣給你。 如果不能評估個別參賽者的認知差異,只站在自己的觀點擬定策略,你的行動可能會讓你吃虧。 賽局理論有助看清周遭環境,盤點自己的優劣勢,當你...

  5. 2016年5月20日 · 1.主管自己要勇於說真話: 當一位主管敢於跟其他部門主管、甚至於跟他自己的主管意見相左、就事論事,他的部屬也才會敢提出跟主管不同的想法。 2.鼓勵大家做「惹惱你的事」: 《好老闆、壞老闆》建議,你應該鼓勵大家挑戰你,質疑現行的工作方式,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而主管面對員工建言的態度,將會決定員工會不會再表達意見。 3.主動尋求他們的反饋: 當主管的人,也要時時自問,我是否聽多了讚美? 臉書(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全球暢銷書《挺身而進》中,提醒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別人對我們真正的想法,想知道的話最好直接開口問,而儘管對方的任何評語都可能聽起來刺耳,但「痛苦得知真相,遠勝過無知的快樂」。 延伸閱讀.

  6. 2021年6月9日 · 經理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許多人進入跨國企業後,面對來自各國的人士時,總是過於緊張,無法說清楚自己的想法。 曾任職於高盛(Goldman Sachs)、麥肯錫(McKinsey)的日本創業家戶塚隆將認為,普遍來說,亞洲商務人士往往害怕衝突,不願表達立場,或開會時一被問到問題就腦袋空白,在菁英集結的職場上容易被忽視。 戶塚隆將提出,積極表態不等於衝突,反而能達到真正交流的目的,想培養精確表達觀點,可以從 3 個地方練習。 沒發言時也練習想像如何回答. 平日接收意見、搜尋資料時,可以練習從不同觀點歸納意見,養成深化思考的習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