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按摩翳風穴 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用力適中按揉穴位,繞圈按摩且輕輕吐氣,每回6秒鐘,時間約2~3分鐘即可。 翳風穴主治病症有療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等,亦可活血通絡,去除慵懶感,産生活力且通竅醒神。 指壓 耳後翳風穴對頭痛 有相當程度改善效果。 來源: 經絡穴位網. 翳風穴作用與功效. 主治病症:耳聾耳鳴、頭痛牙痛、口眼歪斜、口噤不開、齒痛、頰腫、瘰癧、面神經麻痺. 作用功效:利頰、正口僻;聰耳通竅,散內泄熱等.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痺、腮腺炎、神經性耳聾、三叉神經痛等. 手少陽三焦經穴道經絡.

  2. 2017年5月25日 · 經常按壓翳風穴可疏肝理氣、改善失眠、重拾活力、緩解耳鳴並消除臉頰浮腫。穴位 位於兩側耳垂後凹陷處。按法 以手指指腹按壓,每按5秒鐘停1秒鐘,共按約1分鐘。

  3. 【釋名】 「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 穴在風池之前耳根部,為耳垂所掩蔽。 【位置】 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耳中」; 《針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 【解剖】 肌肉:後方由淺到深為鎖乳突肌,頭夾肌,頭最長肌,二腹肌後腹。 神經:耳大神經,深層當面神經幹從顱骨穿出處。 血管:耳後動、靜脈和頸外淺靜脈。 【操作】 向上角或對側內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聾可向內上方刺入,治啞可向內下方刺入;治面癱時還可向下頜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不用直接灸,艾條溫灸5~15分鐘。 【功效】 利頰、聰耳、正口僻。 古典:耳鳴、耳聾、口眼歪斜、口噤、頰腫、牙痛、瘰癧、暴喑、牙車急痛、耳中濕痒、耳紅腫痛、視物不清。

  4. 翳風穴功效是「散風活絡、聰耳消腫」,主治 耳鳴 、耳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 牙齒痛 、顏面神經 失調麻痺 。 本穴為手足少陽之會。 常用配穴. 翳風穴配水溝穴、地倉穴、承漿穴、合谷穴治口噤不開。 配聽宮、聽會,有通竅復聰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配地倉、頰車、陽白、承泣,有活血祛風通絡的作用,主治面神經麻痹。 配下關、頰車、合谷,有活絡消腫的作用,主治頰腫。 翳風穴配地倉穴,承漿穴,水溝穴,合谷穴治口噤不開. 翳風穴配頰車穴,合谷穴治腮腺炎. 翳風穴配地倉穴,頰車穴,四白穴,合谷穴治面癱. 翳風穴配下關穴治下頜關節炎. 翳風穴配關沖穴,中渚穴治耳聾,耳鳴. 翳風穴配聽宮穴,聽會穴,有通竅復聰的作用,耳鳴,耳聾.

  5. 2017年8月31日 · 翳風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朵下方耳垂後遮住之處(當耳後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衛外陽氣。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陽氣。

  6. 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在耳後動、靜脈,頸外淺靜脈;布有耳大神經,深層為面神經乾從莖乳突穿出處。 主治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齒痛、頰腫、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瘰癧。 操作方法為直刺0.8~1.2寸。 基本介紹. 中文名 :翳風穴. 出處 :《針灸甲乙經》 隸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主治 :頭面五官疾患,瘰癧. 功能 :益氣補陽. 主要配伍 :配聽宮、聽會主治耳鳴、耳聾. 操作 :直刺0.8~1.2寸.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相關論述, (1)翳風。 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穴也,為遮蔽之物,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衛外陽氣。 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 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

  7. 翳風穴概況 【標準定位】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取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於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布。

  8. 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無名指末端(關衝),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液門),沿著手背(中渚、陽池),出于前臂伸側兩骨(尺骨、橈骨)之間(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向上通過肘尖(天井),沿上臂外側(清冷淵、消濼),向上通過肩部(臑會 ...

  9. 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在耳後動、靜脈,頸外淺靜脈;布有耳大神經,深層為面神經乾從莖乳突穿出處。. 主治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齒痛、頰腫、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瘰癧。. 操作方法為直 ...

  10. 穴位解惑篇— 翳風穴. 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耳部腧穴,大概的位置就在耳垂後方. 翳風穴,穴在耳後陷中,四周隆起,且平近風池,能治風症,故名「翳風」。. 翳,遮閉的意思。. 翳風猶云翳處之風穴也。. 按:氣動為風,本穴能開氣鬱之閉,又因為接近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