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 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 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 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36&webMd=1&la=0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成語: 老馬識途 [正文],注音: ㄌㄠˇ ㄇㄚˇ ㄕˋ ㄊㄨˊ,釋義: 老馬認得走過的路。 典出《韓非子.說林上》。 後用「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3. 成語: 老馬識途 [成語應用小故事],注音: ㄌㄠˇ ㄇㄚˇ ㄕˋ ㄊㄨˊ,釋義: 春假馬上就要到了,小明、小華、阿虎和小美打算一起去郊區玩。 他們挑了一個景色優美、交通方便的風景區,準備要在那邊野餐。

    • 老馬識途
    • 成語應用小故事
  4. © 2024 Google LLC. 成語練功坊 一天五分鐘,語文能力帶著走 【老馬識途】 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故事摘要】 老馬識途故事的緣起,春秋時期,齊桓公身為霸主之首,他與宰相管仲互相合作、互相扶持到了當時無人可及的地位。故事的過程中,齊桓公帶著管仲與隰朋攻打孤竹國,戰爭耗費數個月才結束。返程時,周圍的景象因...

    • 6 分鐘
    • 34.6K
    • 學習吧LearnMode
  5. 成語: 老馬識途 [正文],注音: ㄌㄠˇ ㄇㄚˇ ㄕˋ ㄊㄨˊ,釋義: 老馬認得走過的路。 典出《韓非子.說林上》。 後用「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基本信息
    • 引申
    • 例舉
    • 相關詞語
    • 典故解析
    • 相關人物
    • 分析評論
    • 揭示道理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孤竹,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作品名稱:老馬識途

    •外文名稱:The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back

    •創作年代:春秋

    •作品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文學體裁:文言文

    •作者:韓非子

    詞條:

    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老馬識途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鐘、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桓公、管仲和隰朋等人攻打孤竹國(國人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去冬回,回來路上迷失了方向,於是放馬領路,終於找到了歸路。

    後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塗”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塗)馬、識途驥”等比喻富於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1.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2.老年人老馬識途,經驗豐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

    【老馬識途】毛滂《寄曹使君》詩:“請同韶濩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黃景仁《立秋後二日》詩:“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老馬知道】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馬夜知道,蒼鷹飢著人。”

    【馬老知道】錢謙益《費縣道中三首》之三:“櫪中馬老空知道,爨(cuàn)下車勞枉作薪。”

    【老馬知路】陸游《東窗遣興》詩之三:“老馬漫知路,鈍錐寧出囊。”又《自述》詩:“心如老馬雖知路,身似鳴蛙不屬官。”

    原文

    管仲、隰朋(1)從(2)於桓(huan)公而伐(3)孤竹(4),春往(5)冬反(6),迷途(7)失道(8)。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9)放(10)老馬而隨(11)之,遂(12)得(13)道。行(14)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5)山之陽(16),夏居山之陰(17),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8)。”乃掘(19)地,遂得(20)水。以(21)管仲之聖(22)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3)師(24)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5)之智,不亦過(26)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

    1.管仲、隰(xí)朋:兩人都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2.從:跟隨。 3.伐:討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9.乃:於是。 10.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11.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2.遂:終於。 13.得:找到。 14.行:走。 15.居:住,處於。 16.陽:山之南水之北。 17.陰:山之北水之南。 18.一寸而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9.掘:挖。 20.得:找到。 21.以:憑藉。 22.聖:精明通達。 23.不難:不以.....為恥辱。難:恥辱,羞恥。 24.師:學習,請教,向……學習。師於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25.聖人:有智慧的人。 26.過:過錯。

    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藉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聖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

    2.做事要動腦,善於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6. 不知所以.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山戎國無緣無故的侵犯了燕國,齊桓公帶著兵去援救,打下了山戎的都城令支。 山戎國請孤竹國派兵去幫助報仇,結果又被齊國軍打敗。 孤竹國的國王達利心有不甘,便叫黃花元帥假意的向齊桓公投降,並藉著帶路追趕達利的名義,把齊國的軍隊引誘到一個叫瀚海的迷谷去。 瀚海是我國有名的沙漠,它不但沒有水草,而且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冷氣逼人。 齊桓公看了,急忙派人尋找黃花元帥,哪知,黃花元帥早已不知去向。 到了天亮,整個軍隊大亂,官兵死了不少,同時也迷了方向;大家左衝右闖,就是找不到出路,眼看著齊軍就要喪在這個地方了。 這個時候,相國管仲突然想起來,馬不管離開多遠,都能夠從原來的途徑走回去。 他把這種見解告訴齊桓公,並挑了幾匹老馬,任憑牠們在前面行走。

  7. 《成語典》中漢字“老馬識途”注音為ㄌㄠˇ ㄇㄚˇ ㄕˋ ㄊㄨˊ,拼音為lǎo mǎ shì tú,意思是老馬認得走過的路。 典出《韓非子.說林上》。 後用「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