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20日 · 一、定義. 大便的硬度減少含水量增加)即可稱之為腹瀉,一般還會伴隨有排便的頻率增加且總排出量會超過正常平均量(約200克/天)。 二、病理生理學. 發生腹瀉主要可經由四種致病機轉: (一)滲透性腹瀉 (Osmotic diarrhea) 當小腸內溶質過多無法吸收時,會使得腸腔內之滲透壓高於血漿之滲透壓,造成水分移進腸腔內而引起腹瀉,常見的原因包括:drugs(如lactulose、magnesium oxide)、pancreatic insufficiency、bacteria overgrowth、short bowel syndrome等。 一般病人禁食時,腹瀉就會停止,可以此做為診斷的參考,亦可利用檢測大便內滲透性物質所含滲透壓差度來診斷。

  2. 腹瀉 (diarrhea,diarrhoea)是排便次數增多(>3次/天)或糞便量增加(>200克/天),且糞質稀薄(含水量>85%)的症狀 [2][3];可帶有黏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脫水等症狀 [4]。. 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 ...

  3. 2021年7月29日 · 了解腹瀉是24小時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且排便大於三次以上或是每日的糞便量大於200公克。. 常見造成腹瀉原因,如細菌感染,或服用含麥麩及瀉劑等食物或藥物等。. 除了給病人補充水份、電解質、養份等支持性療法外,須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如 ...

  4. 2023年10月3日 · 腹瀉是什麼?. 正常人的排便次數是一周3次到一天3次。. 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水份一天量達到200公克以上,或含未消化食物、血液、粘液者稱為「腹瀉」。. 腹瀉時間二至三周以內為急性腹瀉,四至六周以上稱為慢性腹瀉。.

  5. 腹瀉 (diarrhea)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 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正常人每日大約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 ...

  6. 一、腹瀉定義: 大便頻率體積和糞便含水量異常增加,與平常的排便方式有所不同[1,3]。 二、居家照護原則: 飲食方面: 吃乾吐司、蘇打餅乾、白米飯、椒. 輕微腹瀉者,宜攝取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低纖維飲食(如:清燉魚、肉湯、魚、蛋等)[3,4]。 避免食用過冷或過熱、易產氣的食物,以及無法吸收的高渗透壓的食物(如:可樂、果汁、乳酸飲料等)[3,4]。 避免乳製品、柑橘汁、沒削皮的水果和生菜沙拉、油炸或辛辣、含酒精的食物,等腹瀉消退後2 至5 天再食用[1,2]。 竭和腎臟的病人�. 採少量、多餐[4]。

  7. 腹瀉的定義是排便約次數增加或者大便的硬度減少(含水量增加)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此時一天大便的排出量常超過正常平均量(約200克/天)。 一般情況下大便的組成包含水分約100毫升,鈉40 mEq/升,鉀90 mEq/升,氯16 mEq/升,碳酸氫30 mEq/升,及其他一些有機陰離子。

  8. 腹瀉(diarrhea, 俗稱拉肚子,中醫稱之為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帶有黏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腹瀉是一種消化道疾病症狀。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状。腹瀉分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類。

  9. 腹泻 (diarrhea,diarrhoea)是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或粪便量增加(>200克/天),且粪质稀薄(含水量>85%)的症状 [2][3];可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脱水等症状 [4]。.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 ...

  10. 2019年12月9日 · 一、腹瀉的定義: 腹瀉是指大便中水分增加質地呈稀水狀次數增加(24 小時內超過3次),有時會伴隨腹絞痛情形發生。二、自我照護: (一)腹瀉使腸道菌種改變,暫時先攝取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已清淡 飲食、少量多餐為主,並適當補充運動飲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