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11月27日 · 臭氧循環. 臭氧層中有三種 氧 的 同素異形體 參與循環:氧 原子 (O),氧氣 分子 (O 2 )和 臭氧 (O 3 ),氧氣分子在吸收 波長 小於240 奈米 的 紫外線 後,被光解成兩個氧原子,每個氧原子會和氧氣分子組合成臭氧分子。 臭氧分子會吸收波長為310-200奈米的紫外線,又會分解為一個氧氣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最終氧原子和臭氧分子結合形成兩個氧氣分子。 O + O 3 → 2 O 2. 每月全球臭氧層平均厚度值(1DU =標準溫度和氣壓下10 微米 厚度) 地球大氣分層示意圖. 平流層中臭氧的總量則取決於上述光化學的過程。 臭氧會被一些游離基催化形成氧氣而消失,主要的游離基有 氫氧基 (OH·), 一氧化氮 游離基(NO·), 氯 原子 (Cl·)和 溴 原子(Br·)。

  2. 2023年1月10日 · 根據最新報告指出,臭氧層破洞,在國際社會禁用了99%的有害物質之後,已經在穩定縮小當中,情況最嚴重的南極洲,最快在43年之內,可以回到1980 ...

  3. 2023年4月26日 · 記者施欣妤/綜合報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今年初公布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地球的 臭氧層 正緩慢恢復,全球平均臭氧層有望在2040年,恢復到 ...

  4. 近日 NASA 與 NOAA 報告指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成為有史以來最小的一次,但可能和人類無關,而是氣候異常所致。 臭氧是由 3 個氧原子組成的分子,大量臭氧堆積在離地 15~30 公里高的空中形成臭氧層(位於平流層中),能幫助偏轉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從而保護地球生物不因過度曝曬而受到生理上損害,對人類來說比如皮膚癌、白內障等。 然而 1982 年時,科學家首度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層破了一個洞(該範圍很少或幾乎沒有臭氧),而分解平流層臭氧分子的兇手之一就是製冷用化學物質,比如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CFC)、氫氟碳化物(hydrofluorocarbon,HFC)。

  5. 2022年10月13日 · [1] 根據報告,若現行政策有效維持,預計南極上空、北極上空及世界其他地區的臭氧層,將分別約於 2066 年、 2045 年及 2040 年恢復至 1980 年水平(即臭氧層「破洞」出現前水平)。 另外,由於部份消耗臭氧層物質如氟氯化碳(CFCs)同為溫室氣體,相比缺乏規管下持續增加使用的情況,目前措施至本世紀中期有助控制全球升溫幅度多達 1°C。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 Petteri Talas 形容:「保護臭氧層行動為氣候行動設立了榜樣。 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成功,證明我們能夠亦必須以同樣迫切的態度擺脫化石燃料束縛,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抑制全球暖化。

  6. 2023年4月27日 · 【全球大搜奇】臭氧層破洞縮小 再43年全修復.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人員在南極測量臭氧量。 (取自NOAA網站) 最新研究指出,全球臭氧層正在逐漸恢復。 圖為2022年10月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破洞情況。 (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人員在南極測量臭氧量。 (取自NOAA網站) 記者施欣妤/綜合報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今年初公布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地球的臭氧層正緩慢恢復,全球平均臭氧層有望在2040年,恢復到1980年的水準,至於臭氧層破洞最嚴重的南極上空,則得等到2066年才能恢復。 禁特定化學物質奏效. 《臭氧耗損科學評估》每4年發布一次,由UNEP、世界氣象組織、歐洲聯盟與美國的政府部門聯合發表。

  7. 2020年3月31日 · 氟氯碳化物使臭氧層變薄,導致南極上方的臭氧層破洞變大,影響了風向。 新研究指出,《蒙特婁公約》使噴射氣流自2000年左右開始不再往南移動,甚至可能隨著臭氧破洞縮小而歸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