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舉一 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她)努力想弄明白卻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她)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 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種方法重複教他(她)了”。 評析. 這裡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並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於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覆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 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和借鑑的。

  2. 舉一反三」指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同類的事情。 語本《論語.述而》。 後用「舉一反三」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 「聞一知十」

  3. 所以一位好老師,他會注重啟發式教育,讓學生不但能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養成觸類旁通推論能力。《論語》原文中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後來就演變成「舉一反三」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 書 證

  4.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時候,不去啓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個方面東西,不用同樣方法去教授他了”。

  5.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述而: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

  6. 字詞:一隅三反,注音:ㄧ ㄩˊ ㄙㄢ ㄈㄢˇ,釋義: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指能依循事理舉一反三。

  7. 《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1>,不悱不發2>,舉一隅3>不以三隅反則不復4>。 」〔注解〕(1)不憤不啟: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