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現在先生你有大樹 嫌棄它不中用,為什麼不移植到非現實的國度,那遼闊 而寂靜的土地上去呢?. 在它的綠蔭下,在它的巨柯旁,你 漫遊,你清玩,深入無為之境,你閒躺,你安睡,獲得 逍遙之樂。. 你將同它一樣,不會挨刀短命,不會受害遭 災,不會被人 ...

  2. 2020年3月22日 ·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3. 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後世影響
    • 作者簡介

    莊子·內篇·逍遙遊一般指本詞條

    《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像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作品名稱:逍遙遊

    •作品別名:莊子·逍遙遊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莊子》

    •文學體裁:散文

    •作者:莊周

    逍遙遊1

    北冥有魚2,其名為鯤3。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4;化而為鳥,其名為鵬5。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6,其翼若垂天之雲7。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8。南冥者,天池也9。《齊諧》者10,志怪者也11。《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1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3,去以六月息者也14。”野馬也15,塵埃也1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7。天之蒼蒼18,其正色邪19?其遠而無所至極邪20?其視下也21,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22,則其負大舟也無力23。覆杯水於坳堂之上24,則芥為之舟25;置杯焉則膠26,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27。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28,而後乃今培風29;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30,而後乃今將圖南31。蜩與學鳩笑之曰32:“我決起而飛33,搶榆枋而止34,時則不至35,而控於地而已矣3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37?”適莽蒼者38,三餐而反39,腹猶果然40;適百里者,宿舂糧41;適千里者,三月聚糧42。之二蟲又何知43!小知不及大知44,小年不及大年45。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46,蟪蛄不知春秋47,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48,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49,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50,眾人匹之51,不亦悲乎52?

    湯之問棘也是已53:“窮髮之北54,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55,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56,絕雲氣57,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58:‘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59,翱翔蓬蒿之間60,此亦飛之至也61。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62。

    故夫知效一官63、行比一鄉64、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65,其自視也66,亦若此矣67。而宋榮子猶然笑之68。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69,舉世非之而不加沮70,定乎內外之分71,辯乎榮辱之境72,斯已矣73。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74。雖然75,猶有未樹也76。夫列子御風而行77,泠然善也78,旬有五日而後反79。彼於致福者80,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81。若夫乘天地之正82,而御六氣之辯83,以游無窮者84,彼且惡乎待哉85?故曰:至人無己86,神人無功87,聖人無名88。

    堯讓天下於許由89,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90;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91;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92,而我猶屍之93;吾自視缺然94,請致天下95。”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96;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97,不過一枝;偃鼠飲河98,不過滿腹。歸休乎君99,予無所用天下為100!庖人雖不治庖101,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02!”

    肩吾問於連叔曰103:“吾聞言於接輿104,大而無當105,往而不反106。吾驚怖其言107。猶河漢而無極也108;大有逕庭109,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110,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111,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112,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11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114。”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115,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116?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117。之人也118,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119,世蘄乎亂120,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121!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122,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123,孰肯以物為事124?”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125,越人斷髮文身126,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127,汾水之陽128,窅然喪其天下焉129。

    詞句注釋

    1.逍遙遊:沒有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逍遙,閒適自得、無拘無束的樣子。 2.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廣闊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鯤(kūn):本指魚卵,此處借用為表大魚之名。這符合莊子的《齊物論》本旨和莊子的獨特的奇詭文風。 4.不知其幾千里也: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大。一說“幾”本義為極微小,引申為“極為接近”,此處當解釋為“盡”;因為《莊子》一書中表數量的詞都用“數”,如“數仞”“數金”。 5.鵬:古“鳳”字,此處借用為表大鳥之名。 6.怒:通“努”,奮力飛舉。 7.垂天:天邊。一說遮天。垂,通“陲”,邊際。 8.海運:海水運動,此處指洶湧的海濤。徙:遷移。 9.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0.《齊諧》:志怪小說集。《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著錄,七卷,題宋散騎侍郎東陽無疑撰。《舊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說家類。亡於趙宋,遺文散見於《藝文類聚》《法苑珠林》《初學記》《白孔六帖》等類書中,其中《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徵引最多。 11.志怪:記述怪異的故事。志,記載。 12.水擊:“擊水”一詞的倒裝,形容大鵬起飛時翅膀拍擊水面的壯觀景象。 13.摶(tuán):盤旋上升。扶搖:旋風。 14.去:離開。息:氣息,指風。 15.野馬:雲霧之氣變化騰湧成野馬的樣子。 16.塵埃:空中游塵。 17.以息相吹也:以氣息相互吹拂所致。 18.蒼蒼:深藍色。 19.其:或許。正色:真正的顏色。 20.邪(yé):通“耶”,疑問詞。 21.其視下也:它(指鵬)向下俯視。 22.且夫:助詞,無實義,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23.負:承載。 24.覆:倒。坳(ào)堂:屋前地上的窪坑。 25.芥:小草。 26.置:放。焉:兼詞,於此,在這裡。膠:動詞,粘住地面動不了。 27.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就沒有力量托起鵬巨大的翅膀。 28.則風斯在下矣:風就在大鵬的下面(說明風有九萬里深厚)。 29.而後乃今:“今而後乃”的倒裝。相當於“這時……然後才”。培風:乘風。培,憑。 30.夭(yāo):挫折。閼(è):阻礙。 31.圖南:圖謀飛往南方。 32.蜩(tiáo):蟬。學鳩(jiū):斑鳩一類的小鳥。 33.決起:迅速躍起。決,同“赽”,迅疾。 34.搶:撞到,碰到。一作“槍”。榆枋(fāng):泛指樹木。榆,榆樹。枋,檀木。 35.時則:時或。 36.控:投下,落下來。 37.奚(xī)以:何必,哪裡用得著。之:往。為:句末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呢”。 38.適:去,往。莽(mǎng)蒼:草色蒼莽的郊野。 39.三餐:指一天。反:通“返”,返回,下同。 40.猶:還是。果然:飽足的樣子。 41.宿:隔夜,頭一夜。舂(chōng)糧:把穀物的殼搗掉,指準備糧食。 42.三月聚糧:準備三個月的糧食。 43.之:指示代詞,這。二蟲:指蜩和學鳩。蟲,古代對動物的統稱,如大蟲指老虎,老蟲指老鼠,長蟲指蛇。又何知:又怎么會知曉呢。 44.小知(zhì):小聰明。知,通“智”,下同。大知:大智慧。 45.小年:短命。大年:長壽。 46.朝菌:一種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晦(huì)朔(shuò):月亮的盈缺。晦,每月的最後一天。朔,每月的第一天。 47.蟪(huì)蛄(gū):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春秋:一整年。 48.冥靈:大樹名,一說大龜名。 49.大椿(chūn):樹名。 50.彭祖:傳說中壽達八百歲的人物。乃今:而今,現在。久:長壽。 51.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52.悲:可悲。 53.湯:商朝的建立者。棘:人名,相傳是商湯時的大夫。是已:就是這樣,表示肯定。 54.窮髮:草木不生的地方。發,草木。 55.修:長。 56.羊角:像羚羊角的旋風。 57.絕雲氣:穿越雲氣。絕,超越。 58.斥鷃(yàn):小池澤中的一種小雀。 59.仞:古代長度單位。周代以八尺為一仞,漢代以七尺為一仞。 60.翱翔蓬蒿(hāo)之間:翱翔在蓬木蒿草之間。 61.至:極致。 62.辯:通“辨”,區別。 63.效:功效,此處引申為勝任。 64.行:品行。比:團結。 65.而:通“能”,能力。 66.其:指上述四種人。自視:看待自己。 67.此:指斥鷃。 68.宋榮子:戰國中期的思想家。猶然:譏笑的樣子。 69.舉:全。譽:讚美。勸:勉勵,奮發。 70.非:非難,指責。沮:沮喪。 71.內:主觀。外:客觀。分:分際。 72.辯:通“辨”,辨明。境:界限。 73.斯:這樣,如此。已:而已。指宋榮子的智德僅此而已。 74.數(shuò)數然:急切追求的樣子。 75.雖然:即便如此。雖,即使。 76.樹:樹立,建樹。 77.列子:鄭國人,名禦寇,戰國時代思想家。傳說能御風而行。著有《列子》八篇。文段借列子乘風飛行,表明有待的道理。御:駕馭。 78.泠(líng)然:輕妙的樣子。善:美妙。 79.旬有(yò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 80.致福:得福。 81.有所待:有所憑藉。待,依靠。莊子的“有待”與“無待”是哲學範疇,指的是事物有否條件性。全句是指列子即使可乘風飛行,也仍然不得不憑藉他物。 82.若夫:至於。乘:順。天地之正:天地萬物的本性。正,自然本性。 83.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通“變”,變化。與“正”相對。“正”為本根,“辯”為派生。 84.以游無窮:行游於絕對自由的境界。無窮,絕對自由的境界。 85.惡(wū)乎待哉:還用什麼憑藉呢?惡,什麼。反問句式加強了“無所待”的意義。 86.至人:極致的人,莊子心目中境界最高的人。至人、神人、聖人,三者名異實同。無己:指至人破除自我偏執,揚棄小我,摒絕功名束縛的本我,追求絕對自由、通達,物我相忘的境界。 87.無功:順應大道不示功名。 88.無名:不求名望。“至人無己”是莊子體悟的最高人格境界;“神人無功”是莊子無治主義政治觀的表達;“聖人無名”是莊子揚棄功名、去除外物束縛的人生追求。 89.堯:傳說中的帝王。許由:古代堯時的隱士。此人還見於《徐無鬼》《外物》等篇,皆記述許由拒位之事。 90.爝(jué)火:火把、火炬。 91.浸灌:侵潤灌溉。 92.夫子:先生,指許由。治:太平。 93.屍:掌管,主持。 94.缺然:缺乏能力的樣子。 95.致:贈與,送給。 96.賓:派生物。 97.鷦(jiāo)鷯(liáo):一種小鳥。 98.偃鼠:即鼴鼠,善於鑽洞。 99.歸休乎君:“君歸休乎”的倒裝,君主您還是回去吧。 100.予無所用天下為:天下對我一點用也沒有。為,語氣助詞。 101.庖(páo)人:廚師。庖,烹飪一類的事。 102.尸祝:古代祠廟中掌管祭祀的司儀。樽(zūn):酒器。俎(zǔ):盛肉的器具。 103.肩吾、連叔:都為莊子筆下的虛構的體道之士。《莊子》一書,此類人物很多,即使是史上確有其人的,也是一副“道家”腔調、“道家”風格,甚至孔子有時也不例外。 104.接輿(yú):楚國隱士,姓陸,名通,字接輿,與孔子同時。此處莊子有自喻接輿的意思。 105.大而無當:宏達而不適當。無當,不切實際。 106.往而不反:一往無前而不回頭。 107.驚怖:驚恐。 108.河漢:天上的銀河。極:邊。 109.大有逕庭:比喻差別極大。徑,門外路徑。庭,庭院。 110.藐(miǎo):通“邈”,遙遠。姑射:傳說中的仙山名。 111.淖(nào)約:柔美的姿態。處子:處女。 112.凝:凝聚專一。 113.疵(cī)癘(lì):指疾病,災害。年穀:指莊稼。 114.狂:借用為“誑”,謊言。 115.瞽(gǔ):盲人。文章:紋理色彩。文,通“紋”。全句是指為紋理色彩對盲人毫無意義。觀:景象。 116.豈唯:難道只有。形骸:形體。 117.時:通“是”,這。女:通“汝”,你。 118.之:這樣。 119.旁礴萬物以為一:混同天地萬物為純一。旁礴,混同,無所不包容。旁,通“磅”。 120.世蘄(qí)乎亂:世人喜求紛紛擾擾。蘄,祈求。亂,紛擾,傾軋。 121.孰:誰,指神人。弊弊:勞神苦思的樣子。 122.大浸:大水,洪水。稽:至,到達。溺:淹。 123.塵垢(gòu)秕(bǐ)糠:塵土、污垢、秕谷、糠皮,指糟粕。陶鑄:原指燒制陶器、熔鑄金屬,這裡指造就培育。 124.物:事,指世俗事務。 125.資章甫:販賣衣帽。資,買賣。章,冠、帽。甫,衣服。適諸越:到越國去。適,往。 126.斷髮:剪髮。文身:往身上刺花紋。 127.四子:舊注指王倪、齧缺、被衣、許由四人,實為虛構的人物。 128.汾(fén)水之陽:汾河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129.窅(yǎo)然喪其天下焉:悵悵然忘卻了天下。窅然,悵然自失的樣子。 130.惠子:即惠施,莊子的朋友,先秦時期的傑出代表人物。 131.魏王:即魏惠王。由於魏國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國也稱為梁國,因此魏惠王即《孟子》中的梁惠王。貽:贈給。大瓠(hù)之種:大葫蘆的種子。瓠,葫蘆。 132.樹:培植。 133.實:容納。石(dàn):即“禾石”,古代重量單位,相當於一百二十斤。 134.落:平淺的樣子。無所容:無可容之物。 135.呺(xiāo)然:空空的樣子。 136.掊(pǒu):打破,砸爛。 137.為:配製。不龜手之藥:防止凍傷的藥。龜,通“皸”,皮膚凍裂,下同。 138.洴(píng)澼(pì):漂洗。絖(kuàng):通“纊”,絮衣服的絲綿。 139.聚族:召集同族的人。 140.鬻(yù)技:出賣、轉讓技術。 141.說(shuì):遊說。 142.越有難:越國入侵吳國。難,發動軍事行動。 143.將:率領軍隊。 144.裂地:劃撥出一塊土地。封:封賞。 145.龜手:指手足皮膚受凍而開裂。 146.何不慮:為什麼不系縛。樽:腰舟。可以捆在腰間漂浮在水上。 147.蓬之心:即蓬心,心有茅塞,比喻不能通達,見識膚淺。蓬,一種莖葉不直的草。 148.樗(chū):一種木質低劣的喬木。 149.大本:主幹。擁腫:肥粗不端正。擁,通“臃”。中:符合。繩墨:木匠畫直線的工具。 150.規矩:木匠用以畫圓、方的工具。 151.塗:通“途”,道路上。 152.狸:野貓。狌(shēng):黃鼠狼。 153.敖:通“遨”,遨遊。 154.跳梁:跳躍騰挪。梁,通“踉”,跳躍。 155.中:踩中,觸到。機辟:弩機陷阱,捕獵走獸的工具。 156.罔(wǎng):通“網”,羅網。罟(gǔ):網的總稱。 157.斄(lí)牛:即氂牛。 158.執:捉拿。 159.無何有之鄉:寬曠無人的地方。無何有,什麼都沒有。 160.廣莫:廣漠。莫,通“漠”。野:曠野。 161.彷(páng)徨(huáng):游逸自得。無為:隨意,悠然。 162.夭:折斷,砍伐。斤:大斧頭。

    白話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么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藉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後才開始朝南飛。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乾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這兩隻小蟲、鳥又知道什麼呢。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 商湯問棘的話也是這樣的:“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裡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隻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雲;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雲層,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裡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裡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慧型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隻小鳥一樣。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拚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後返回;他對於求福的事,沒有拚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藉的。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邀游於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藉什麼呢?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月亮出來了,而小火把還不熄滅,它的亮度,要和日月相比不是太難了嗎!及時雨降下了,還要灌溉田地,對於滋潤禾苗,不是徒勞嗎!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大治,而我還徒居其位,我自己感到慚愧極了,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許由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豈不是為名而來嗎?名,是依附於實的客體,我難道要做有名無實的客體嗎?鷦鷯在深林中築巢,只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水,只要肚子喝飽。請你回去吧,天下對於我沒有什麼用!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該超越許可權而代行廚子的職事。” 肩吾向連叔求教:“我從接輿那裡聽到談話,大話連篇沒有邊際,一說下去就回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十分驚恐他的言談,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跟一般人的言談差異甚遠,確實是太不近情理了。”連叔問:“他說的是些什麼呢?”肩吾轉述道:“‘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體態柔美如處女,不食五穀,吸清風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穀豐登。’我認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連叔聽後說:“是呀!對於瞎子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於聾子沒法同他們聆聽鐘鼓的樂聲。難道只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啊!這話似乎就是說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與萬事萬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治理,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成回事!那樣的人哪,外物沒有什麼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谷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仁君來,他怎么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作己任呢!北方的宋國有人販賣帽子到南方的越國,越國人不蓄頭髮滿身刺著花紋,沒什麼地方用得著帽子。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居於治理天下的地位。”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後結出的葫蘆大得可以容納五石。用它來盛水,它卻因質地太脆無法提舉。切開它當瓠,又大而平淺無法容納東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莊子說:“你真不善於使用大的物件。宋國有個人善於製作防止手凍裂的藥,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藥方。這個宋國人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家世世代代靠這種藥從事漂洗絲絮,一年所得不過數金;現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請大家答應我賣掉它。’這個客人買到藥方,就去遊說吳王。那時正逢越國有難,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侯來獎賞他。同樣是一帖防止手凍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會用於漂洗絲絮,這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同啊。現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麼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可見你的心地過於淺陋狹隘了!”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樹幹上有許多贅瘤,不合繩墨,它那枝權彎彎曲曲,不合規矩。它長在路邊,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現在你說的那段話,大而沒有用,大家都不相信。”莊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屈身伏在那裡,等待捕捉來來往往的小動物;它捉小動物時東跳西躍,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陷阱,就死在網中。再看那氂牛,它大如天邊的雲;這可以說夠大的了,但是卻不能捕鼠。現在你有一棵大樹,擔憂它沒有用處,為什麼不把它種在虛無之鄉,廣闊無邊的原野,隨意地徘徊在它的旁邊,逍遙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這樣大樹就不會遭到斧頭的砍伐,也沒有什麼東西會傷害它。它沒有什麼用處,又哪裡會有什麼困苦呢?”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污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整體賞析

    思想內容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游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游於世間。“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並不是指形體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了一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遙遊。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聖人無名”,是全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於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結尾,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莊子逍遙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有所待”達到“無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遙遊》中庄子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述逍遙遊的內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現。首先,莊子指出,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鵬只有“培風”才能翱翔,因此他們都是“有所待者”。再如,莊子認為宋榮子的思想仍然處於“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局限並沒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內外”和辯“榮辱”的紛爭,只是在這種紛爭中不動心,因而不是真正的“無待”。莊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無待的理想境界,同時也指出了從“有待”至‘無待”的具體途徑。這就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裡的‘至人”“神人”“聖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結合體,是莊子主張的理想人格。在莊子看來,只有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擺脫一切外物之累從“有待”達“無待”體會真正的逍遙遊。 在《逍遙遊》中,莊子用與惠子關於如何看待“大瓠”與“大樹”之用的兩段對話闡述了關於“無用”和“大用”的觀點。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瓠,則瓠落無所容,非不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回以故事作為啟發: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莊子對惠子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莊子告訴惠子怎樣“巧用”這個“五石之瓠”,建議他可以把這種大葫蘆作為腰舟系在身上,用來浮游於江湖之上,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遊”境界。由此可見,莊子很注重事物的內在使用價值,“無用”是事物的外在價值,而“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從逍遙遊角度來說,人應該注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自我價值。 文章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至人游處於天地間,其精神與宇宙一體化,自我無窮地開放,向內打通自己,向外與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達到這種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時空的限制無復感覺。“游於無窮,彼且惡乎待哉!”至人是個自由超越者,他從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脫出來,獲得大解放,達到“無待”的境界——心靈無窮地開放,與外物相冥合。如此,則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隨遇而安,自由自在。莊子對至人的描述,體現出逍遙遊理想人格的一些特點。 其一,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具有真實性。在莊子的思想中,構成人生困境的生死之限、時命之囿、哀樂之情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客觀存在,莊子理想人格所趨向的精神境界就是對這種人生困境的超脫,即擺脫各種精神紛擾,建立一種安寧、恬靜的心理環境,這是真實和理智的。莊子通過對死生觀念的超越,使死產生的恐懼、生帶來的歡欣都不存在了。他主張喜怒哀樂應順於自然,“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莊子同時還實現了對世俗事務的超脫,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態度。“芒然徨乎塵垢之夕卜,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總之,莊子理想人格認為通過精神修養可以實現對死亡恐懼的克服、世事紛擾的超脫、哀樂之情消融,從而形成安寧的心理環境,這在人的精神過程中是真實、可行的。 其二,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具有理想性。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的本質內容是對個人精神絕對自由的追求,因而具有理想的性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就是莊子追求的絕對自由——無待、無累、無患的“逍遙”。這是一種理想中的主觀與客觀無任何對立或矛盾的個人自由自在的存在,一種一切感性存在皆被升華為“道通為一”因而無任何人生負累的心境。顯然,這種自由的理想——無人生之累——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實地和完全地存在,而只能以想像的形態在觀念世界裡表現出來;這種“逍遙”心境的形成——一切感性、情感的理性、理智升華也不是一般的思維認識過程,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萬物根源“道”的直觀體悟。莊子所認識和追求的自由——“逍遙”,是一種情態自由,莊子主要是從個人的無負累的心境狀態、或逍遙自在的心情感受的角度來認識和描述自由的。這種感受只能以某種感性的、直觀的形式顯現;這種心境也只能是缺乏現實基礎的、個人孤獨生活的精神理想。“自由”離遠古時代的人們還太遠,然而莊子無待、無累、無患的絕對自由思想,畢竟表明他發現了作為必然性的具體形態的人生困境,提出了一種超脫方法,描述了一種自由的心境或隋態,引領人們實現自我覺醒和自我超越。 其三,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具有幻想性。在莊子的理想人格身上,還表現出一種異於世人的神奇性能,這使得莊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某種神話式的幻想性。《莊子》中理想人格的名號非常多,有“真人”“至人”“神人”“聖人”“德人”等,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的名號雖不同,但其精神境界所表述的內容是相同的,而且理想人格在飲食起居、行為功能等方面都表現出神異性。例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莊子理想人格的這些奇異的性能表現了超脫世俗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形成,一與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有關。生活資料的匱乏,無法抵禦的以水、火為代表的兇猛的自然災害的侵襲,山川河海的阻隔,最後降臨的更是人人皆無法逃脫的死亡,凡此種種,都是古代人們不能在現實中戰勝,而只能通過幻想在神話中戰勝的對象。莊子理想人格所具有的神異性能,正是這種感情願望的反映。二與莊子思想的文化背景有關。莊子是楚國貴族後裔,於楚文化有很深的背景。莊子思想洋溢充盈的文學特質是浪漫多姿的楚文化的映照,理想人格的神異性能則是楚地巫風祠祀盛行、神話鬼說豐富的烙印。三與莊子的人生哲學本身有關。莊子人生哲學所追求的無待、無累、無患的絕對精神自由,是一種情態自由,一種理想性質的心境,它本身因為缺乏具體的、用來作界定的理論概念,而難以得到更明確的表述和更深入的揭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藉助超凡脫俗的神話形象來表達“道”的思想觀念,描繪“逍遙”的精神境界。 藝術特色 《逍遙遊》在構思上採用了文學上的形象思維的寫作手法,運用大量的淺近的寓言、神話、對話,文姿多彩。想像像匹駿馬馳騁於宇宙,攝取與表達中心思想有關的妙趣橫生的題材,生動、形象地宣傳了作者的鄙視高官厚祿、死抱皇恩厚爵,否定現實,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絕對自由的思想。對統治者以功爵籠絡賢能的偽善給予深刻的揭露,對後世散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攬宇宙於一紙,包萬物於一文的充滿生機、遐想的《逍遙遊》中,作者富有藝術魅力的文筆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讀者,使作品成為中國古代寓言體論說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全文構思精巧,善於使想像與現實結合,善於使對話與闡理結合,善於使諷刺與剖析結合,吸引邊讀邊思,邊思邊讀,讀之有味味無窮成了莊子著作構思的特點。文章圍繞著逍遙安排了設喻、闡理、表述三個部分。在設喻中,以鵬與鷃都無知借風力飛翔這一事實,各自顯示傲慢得意的形態;順勢轉入第二部分闡理上,從政的高官貴人平庸地顯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憐,最後提出靠豁達、無所求才能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自由虛無的境界。 設喻中先寫了鵬的形體,從背與翼的強而有力,才能“擊水三千里”直上九萬里,才能有視蒼天如海,觀地下如煙的高傲之情。蟬、鳩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鵬的高傲胸懷,鵬的背與翼再大沒有風力的幫助,也是飛不上高空。小蟲鳥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長壽的彭祖媲美一樣的可憐。作者將鵬與鷃兩個形體懸殊的飛鳥進行對比,點明都靠風力才能飛翔於空中,但由此而認為自己本領大,超群不凡就是無知可悲了。 文章順勢轉入闡理,從有己與無己對照入手,有己的人們往往憑著自己的職位高才,可以達到“四個一”的地步,對國君能盡職,也只能靠權勢發揮平庸的才能。當進入豁達無所求、無己、無功、無名境界時,才能擺脫世俗的纏繞,這也是無我的最高標準。第三部份為表述,通過堯讓賢轉作者與惠子兩段對話,用大瓠和大樹來闡明作者反對用大渲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強調要解除外來的優惠條件,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這就是作者寫作的目的。 構思的精巧多彩,在於作者善於運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使自然界的蟲魚鳥獸與社會上的高官、賢能、明君相映襯;善於運用動物、人物之間的對話,使各個層次之間互相制約,互相連線,引人聯想,進入深思中心思想的地步。可以說是以喻引理,以比闡理,讓大鵬與小鷃、九萬里與仞尺、庸官與賢君在對比中展開闡理,讓讀者得到的印象是鮮明的。

    名家點評

    晉·向秀、郭象《逍遙義》:“夫大鵬之上九萬。尺鷃之起榆枋,小大雖差,各任其性,苟當其分,逍遙一也。然物之芒芒,同資有待,得其所待,然後逍遙耳。唯聖人與物冥而循大變,為能無待而常通。豈獨自通而已?又從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則同於大通矣。” 晉·支遁《逍遙論》:“夫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莊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鵬鷃。鵬以營生之路曠,故失適於體外;鷃以在近而笑遠,有矜伐於心內。至人乘天正而高興,游無窮於放浪,物物而不物乾物,則遙然不我得;玄感不為,不疾而速,則逍然靡不適,此所以為逍遙也。若夫有欲,當其所足,足於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猶飢者一飽,渴者一盈,豈亡蒸嘗於糗糧,絕觴爵於醪醴哉!苟非至足,豈所以逍遙乎!” 宋·樓鑰《鯤化為鵬》:“鯤大幾千里,揚髫氣日增。一時俄化羽,萬古記為鵬。鱗族疇能化,龍門不足登。天池將轉徙,雲翼快飛騰。怪矣齊諧志,壯哉莊叟稱。鳶飛與魚躍,曾不事夸矜。” 元·程端禮《古意》:“大鵬飛南溟,摶風九萬里。斥鷃無所適,翱翔蓬蒿里。為大既雲樂,小者亦自喜。” 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纊中線引,草里蛇眠。雲破月映,藕斷絲連。作是觀者,許讀此篇。” 清·林雲銘《莊子因》:“大字是一篇之綱。”“篇中忽而敘事,忽而引證,忽而譬喻,忽而議論。此為斷而非斷。以為續而非續.以為復而非復,只見雲氣空濛往反紙上,頃刻之間,頓成異觀。” 清·宣穎《南華經解》:“無端敘起一魚一鳥,以為寓意,尚非寓意所在;以為托喻,尚非托喻之意所在。方是虛中結撰,閒閒布筆。” 清·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子》文法斷續之妙,如《逍遙遊》,忽說鵬,忽說蜩與學鳩、斥鷃,是為斷,下乃接之曰此大小之辯也,則上文之斷處皆續也。而下文宋榮子、許由、接輿、惠子之斷處,亦無不續矣。” 清·劉鳳苞《南華雪心編》:“開手撰出‘逍遙遊’三字,是南華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辨’‘以游無窮’,乃通篇結穴處。卻借鯤鵬變化,破空而來,為‘逍遙遊’三字立竿見影,擺脫一切理障語,煙波萬狀.幾莫測其端倪,所謂洗洋自恣以適己也。老子論道德之精,卻只在正文中推尋奧義;莊子辟逍遙之旨,便都從寓言內體會全神,同是歷劫不磨文字,而縹緲空靈,則推南華為獨步也。其中逐段逐層,皆有逍遙境界,如游武夷九曲,萬壑千岩,應接不暇。”

    《逍遙遊》全篇集中表現了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它不僅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古代後世作家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對中國現當代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現代政治家當中,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毛澤東。在現代文學家中, 魯迅傾心於莊子的哲學和文章,思想和文風上受到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此外,聞一多、郭沫若等文學大家也受其影響很大。

    《逍遙遊》不僅影響著中國當代的政治家與文學家,對中國當代科學家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就曾說過:“莊子的《逍遙遊》上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簡潔地代表了莊子時代的進化論。當時的幾千里,對我們現在來說就是近於無限大。莊子的鵬,可以代表了整個宇宙;鵬之飛象徵了整個宇宙的開始,也代表BigBang(大膨脹)。”

    莊子(約前369一前286),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小官漆園吏,但不久辭去。楚威王聘他為相,遭拒絕,“終身不仕”。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認為萬物起源於“道”,而人的生死只不過是“道”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個短暫的環節。但由於他只看到事物不斷互相轉化的相對性,忽視了事物性質的規定性,這就使他的辯證法觀點淪為詭辯論。其文章縱橫開合,變化無端,並多用寓言故事,想像豐富而奇特,在散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莊子》,原書52篇,現存33篇,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爲鳥,其名爲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9年11月6日 ·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

  7. 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

  1. 莊子 逍遙遊 相關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