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一般人偶爾會忘記今天是幾日,在不熟的地方也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也會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遊走醫學上稱漫遊指漫無目的的遊走是失智症常見的症狀發生在輕到中度或中度的患者。 他們會莫名的焦慮、坐立難安、一直走來走去,卻說不出來為什麼或要去哪裡。 「體力好的長輩甚至可以從早走到晚,連吃飯都坐不住。 這是腦部退化引起的,藥物的效果並不好。 如果長輩有遊走症狀,就要特別當心,因為再加上其他症狀如方向感不好或幻聽(聽到外面有人叫他),就可能導致出門迷路、走失。 5.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2.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佳芬表示,現階段並沒有藥物能夠有效緩解遊走症狀,照顧者每天擔心病人吵著要出門,離家迷路、受傷,甚且就此失蹤,精疲力竭。 這幾個居家規劃訣竅,都能幫助打造失智者友善空間,讓他們在家安心生活。 明亮的光線有助於患者辨識時間地點。 康健資料提供. 1.明亮光線有助患者辨認時空. 若平時能有明亮、仿自然光線的情境是最好的。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退化,常常上演人明明在家,卻說「我要回家」的劇碼。 佳芬說,家中若有明亮採光,能幫助患者知道現在是早上或下午,更能辨識出自己人在何時、何地。 不過她提醒,玻璃窗記得要附上暗鎖,避免患者打開窗戶,不小心跌出去。 2.用圖片將房間標示清楚. 列印出大大的文字、圖片紙張,貼在相對應的房門口,也有助於患者辨識空間。

  3. 康健資料. 失智老人一旦走失48至72小時,若無人救援,死亡率會提高三到四成。 4個要點,察覺走失長者. 由於短期記憶變差和定向感能力喪失,擔心失智長者迷路是家人不讓他們出門的最大因素。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也指出,失智老人一旦走失48至72小時,若無人救援,死亡率會提高三到四成,因此,當失智者陷入迷蹤,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救命天使。 但是,並非人人都了解失智症,願意伸出友善的手。 屏東基督教醫院和統一超商曾合作街頭實驗,測試路人遇到失智症長者迷路或是認錯人,會有什麼反應? 結果發現,多數人冷漠離開,有些人雖然想幫忙,卻因不知從何下手,最後未採取行動,還有沒剪輯入影片的番外篇──有人不但不幫忙,還痛罵扮演失智者的演員,讓一旁的工作人員一邊拍攝一邊搖頭,急得想掉淚。

    • 睡前看電視、用電腦、玩手機。「我們常教導失眠患者,在床上只能做三件事:Sleep、Sex、Sick,也就是睡覺、性愛,以及生病時用來休息,」剛從美國哈佛大學研習睡眠醫學返國的台北榮總精神科主治醫師林韋丞說,臥室環境應該愈單純愈好,但很多人喜歡把電視機放在臥室、躺在床上看電視,這對睡眠來說都是干擾。
    • 洗完熱水澡馬上睡覺。很多人都以為洗完熱水澡,全身暖呼呼去睡覺正好,其實這麼做反而讓你不易入眠。身體中心(軀幹)溫度下降、手腳保持溫暖,是睡得好的關鍵之一。
    • 劇烈運動。適度運動有助睡眠,但睡前1~2小時就不該再做劇烈運動,例如快跑、長跑、泰拳、打網球等,「這樣會讓中心體溫上升,雖然身體疲累,但反而不好睡,」林韋丞說。
    • 睡前吃消夜。睡前兩小時最好不要再吃東西,以免造成腸胃負擔、胃酸分泌增加,導致半夜胃食道逆流。如果肚子很餓,可以喝一點溫熱的牛奶,因為牛奶中含的酪蛋白是褪黑激素的前驅物,喝一點點有助於睡眠;但切記不要喝太多牛奶,否則半夜尿急會打斷睡眠。
  4. 70多歲的林伯伯剛確診罹患失智症,家人正為他申請防走失手鍊。 2017年6月15日下午,林太太突然身體不適去看醫生,獨留他一人在北投家中,林太太回家後,發現先生不見了。 家人憂心如焚,四處尋找,擔心他有糖尿病如未注射胰島素,恐有生命危險。 十多天後,林伯伯在中正山山區被找到,不幸已死亡。 法醫相驗後研判,他可能在走失當天就已死亡。 「一個家人失蹤,引發一個家庭失序,甚至是永遠失去至親的遺憾。 很多家庭日夜在等待,那些迷失路途的家人可以平安歸來。 那種生死未卜的不確定感、擔憂、恐懼、思念、自責,外人難以體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秘書長楊美陵說。 失智老人走失48~72小時,若無人救援,死亡率提高三至四成,需要家庭、社區、警政系統、全民一起張開防護網,才能終結失智失蹤的悲劇。

  5. 數位製作、設計:范晏萍、. 當我們的身心靈處於失衡狀態,身體疼痛就會隨之而來,新冠病毒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審視自己的身心靈狀態,透過10個簡單的生活自然芳香療法,找回自我療癒力。.

  6. 佳芬說明,許多患者在外之所以迷路,第一個因素是不熟悉環境,第二個是空間規劃太複雜 , 例如標示眾多、光線微弱、顏色對比不夠強,患者都容易產生混亂。 公共廁所是另一個容易走失的地點。 照顧者需要上廁所,出來就找不到人、或者廁所有兩個出口,跟患者約好定點碰面,他卻錯跑到另一頭,失之交臂。 台北市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機構主任王寶英建議,可以帶長輩一起去不分性別的友善廁所、或就近託服務台暫時照顧。 不過最理想的狀況,還是每次出門都有兩位以上的照顧者,互相接應。 搬家後失智變嚴重? 長輩待在熟悉的環境最有利. 「很多孝順的子女想從中南部把爸媽接上台北照顧,結果反而出事 , 」佳芬說,許多病患以前在鄉下都很好,搬來台北就常走丟。 兒女以為父母現在才生病,「我往前追問,才發現病人已經生病一段時間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