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0日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30日電)交通部觀光署今天說,將透過觀光品牌引客、環島亮點捲動國旅、跨域整合多元旅遊等4大策略,力拚2028年國際觀光客達1400萬人次、國旅人次2.2億,讓觀光產值達兆元。 交通部觀光署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拓展觀光亮點 帶動兆元產業」,觀光署長周永暉出席院會後記者會時表示,政府將透過觀光品牌引客、環島亮點捲動國旅、跨域整合多元旅遊及智慧景區價值升級4大策略,融入永續及數位國際發展趨勢,搭配海外旅展、推廣會、數位廣告、戶外廣告及社群平台5行銷管道,擴大吸引國際旅客。 周永暉說,觀光署有16個駐外辦事處,將逐步推廣設置8個台灣觀光服務處,尤其是為了配合巴黎奧運,4月便在法國成立觀光服務處,透過多元布局吸引國際旅客。

  2. 2023年9月15日 ·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5日電)交通部觀光局今天改制為觀光署,首任署長周永暉表示,會優先籌組顧問團,定期廣納各界建言、改變與擴大產學合作模式及深耕國際旅客市場。 周永暉上午在揭牌儀式說,觀光署成立後須...

  3. 2024年5月29日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29日電)為力拚國際觀光客1000萬人次目標,以及振興花東觀光,交通部觀光署除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也針對花東旅遊推出團體旅遊補助、自由行住宿、台灣好行及台灣觀巴等優惠方案,拚創造新台幣126億元以上商機。 交通部長李孟諺日前曾表示,今年國際觀光客的目標朝1000萬人次努力。 交通部明天將在行政院會報告「拓展觀光亮點,帶動兆元產業」,根據報告內容,觀光署為拓展觀光亮點,將啟動全新台灣觀光新品牌,期待透過觀光品牌引客、環島亮點捲動國旅、跨域整合多元旅遊及智慧景區價值升級等4大策略,融入永續及數位國際發展趨勢,擴大吸引國際旅客來台。

  4. 2023年5月16日 ·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6日電)立法院今天通過將觀光局跟氣象局改為觀光署及中央氣象署。 從草案開始就參與組織改制的觀光局長張錫聰說,終於完成階段性任務,未來觀光署將補足員額,落實觀光白皮書的建言。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交通部組織法,規定行政院為辦理全國交通行政、交通建設及產業業務,特設交通部,並明定其10大掌理事項,及設立觀光署、中央氣象署等7個次級機關。 觀光局改制為觀光署是歷經20多年,張錫聰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觀光局改制為觀光署,他從過去草案出來到今天終於審議通過,讓他在屆齡退休前完成階段性任務,邁入新的里程碑。

  5. 2022年12月4日 · 觀光局表示,疫情期間解封前除強化觀光環境整備外,提前持續以線上台灣館及各電視媒體行銷台灣,並對已解除邊境管制的主要國際市場,積極參加實體國際旅展,並邀請各國媒體以商務泡泡方式來台踩線參訪回國報導台灣旅遊資源,及籌拍備妥多支影片持續推出。 另外,以異業合作方式,藉由網路、交通運具、台灣美食及各種異業結合擴大行銷通路,並與國外組團社自解封後已陸續推出台灣旅遊產品,相關情形作為以國外受眾為目標,導致國內業者誤解行銷不足。 觀光局表示,後續將採取新舊客源並重的策略,拓展日本市場,以及各國際主要市場,且因應旅客疫後偏好戶外及樂活景點,持續以「生態」、「文化」、「美食」、「樂活」等主題推動國際魅力景區及觀光圈資源整合,同時納入文化、農漁觀光、原住民及客家等包裝新行程元素加強行銷推廣。

  6. 2024年5月8日 · 台灣觀光產業正積極尋求新的突破與發展。 論壇中,聚焦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的觀光復甦議題,並探討開放組團赴陸旅遊的政策與挑戰、降低業者傷害,以及政策與觀光需求之間的平衡。 與會業者一致認為,在推動觀光產業發展的同時,政府需要平衡政策和觀光需求間的關係,業者建議政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相關政策,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並呼籲政府聆聽產業和民眾的聲音,共同為觀光產業的復甦而努力,再創千萬觀光客觀光產業榮景。 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說,他過去1年多到中國拜訪國台辦5次,每次談到旅遊開放問題,中國總是說要有共識,但最近一次只說在中華民族的框架下都可以談,希望520後禁團令能快點解除,否則業者仍會上街發聲。

  7. 2023年5月13日 · 觀光局和台灣觀光協會今天在東京舉辦「2023台灣觀光再啟動」推廣說明會,期盼今年能達到招攬國際旅客600萬人次目標。 駐日代表謝長廷、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自民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日本旅行業協會副會長小谷野悅光等應邀出席。 正在台灣拍攝宣傳影片的觀光局日本市場新代言人-廣告女王川口春奈,以問候影片表達會努力將台灣的好傳達給日本民眾。 唐鳳這次訪日是自費訪日進行私人行程,以神秘嘉賓身分現身,給現場人士一陣驚喜。 她分享幾項台灣各領域在數位科技上的應用,傳達在旅遊場域和服務上,善用數位的精神,就可以為各種不同需求、不同文化的訪客提供賓至如歸的款待。 她表示,透過網路傳播,更可讓旅客在出發前,就能體驗到目的地的特色,激發更多、更深入的人際互動與創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