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佛教術語,共有六種,即惡見。 指的是粗重的煩惱,令眾生無法解脫 生死 。 相對於因為這六個主要的煩惱而引起的二十種 隨煩惱 。

  2. 2014年12月16日 ·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就無法明心見性。現簡述如下: ①貪: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

  3. 2019年6月16日 · (一):貪愛五欲「貪」是我們千差萬錯,那煩惱的根本。 (二)嗔:嗔恙無忍「嗔」字一股作起來,不可收拾,錯就錯底,作惡就是惡到底,所以這「嗔」形容阿修羅,不明事理就這樣在發脾氣,小的傷害人與人的感情,大的擾亂社會,更大的就是 ...

  4. 佛教術語,共有六種,即惡見。 指的是粗重的煩惱,令眾生無法解脫 生死 。 相對於因為這六個主要的煩惱而引起的二十種 隨煩惱 。

  5. 2019年8月26日 · 慢有九種過慢卑慢是最常見的三種傲慢心態。明知他人不如自己,內心還表現出輕視他人的態度,稱為「慢」;自己跟他人同等,卻認為自己比他人強,稱為「過慢」;他人強過自己,雖知自己比不上他人,但內心還是產生傲慢的想法,稱為 ...

  6. 金菩提宗師總結傲慢心產生的3種原因:第一是見識不足,第二是自以為是,第三是內心空虛,怕被人看不起,所以需要偽裝自己。 傲慢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執著,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別人的看法,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的人雖然很有才華和能力,但是卻以此為資本而輕視別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種心態也是傲慢。 金菩提宗師說,真正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具有大智慧的人都不會傲慢,反而心存敬畏、謙卑待人。 疑:多疑多慮,耽誤自己. 「疑」是指負面的懷疑心態,常常自以為是、想當然、毫無根據地懷疑一切,往往也會不辨善惡是非,做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7. 此有見六種。 其中見複分為五,為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稱為五利使;其他之五煩惱則稱為五鈍使。 兩者合之,即為十隨眠。

  8. 2011年7月18日 · 五見與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的前五項合稱為「十根本煩惱」,又稱為「十使」。 五見具有推崇探求的特性,作用猛烈,所以又稱為「五利使」,相對於五利使而言,貪、嗔、癡、慢、疑的推求則較為鈍拙,所以又稱為「五鈍使」。

  9. 三毒(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稱三不善根(梵語: akuśala-mūla,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佛教術語,為貪、嗔、痴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10. 何為貪? 它們會給人生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請聽金菩提宗師的解讀! 煩惱的來源. 這一次的閉關其實是一個稍稍加強清理我們身體的垃圾、淨化我們的思想、淨化精神的課程。 人有太多的煩惱、問題,有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出自於積累下來的業障,還有繼承自父母的業力;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則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貪、嗔、癡。 講到這個部分,大家容易把它和純佛教化的思想互相混淆。 有人說:「我只想研究真理,不要傳達宗教的這些名詞和意識給我。 」或者說:「我過去不是一個佛教徒。 你信仰啥都沒有關係,我今天所說的貪、嗔、癡,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我自己也為此做了比較深刻的研究。 宏觀來說,我們的煩惱來自於思想,至於思想中的煩惱又來自於什麼呢? 就是來自於貪、嗔、癡。 (一)貪. 1. 貪婪為萬惡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