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7月28日 · 但,我們肯定曾因為自己的懶惰,讓工作沒效率、進度被延誤,唯有跳脫這個桎梏,才能出嶄新人生。《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彙整了專家之意見,建議10種能拋下懶惰的方

  2. 2022年10月14日 · 1848年9月13日,一根鐵棍剛好刺穿了蓋吉的左臉,穿過他的大腦後飛了出去。幸運的是,他竟然了下來,而且了12年之久!但不幸的是,他的性格從此大變。

    • 佐伯格
    • 比爾蓋茲
    • 馬雲
    • Ig創辦人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
    • Slack經理人史都華.鄧普頓(Stuart Templeton)

    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的穿搭每天都是指標性的灰色T-shirt、簡單的深色牛仔褲,佐柏格認為「我只是要好好的整理生活,並盡可能的減少任何與工作無關的決策。」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每天穿白襯衫,他也認為穿相同衣服的哲學,其實是避免「決策疲勞」的方法。「決策疲勞」是,隨著決策的數量增加,品質會越低落,導致最後難以做出最佳判斷。 佐柏格、歐巴馬也認為,人的意志力有限,必須把專注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比爾.蓋茲說:「我讓懶人做困難的工作,因為懶人能夠找到最簡單的方法完成任務。」綜觀人類歷史,許多新的發明、發現都是因為「懶惰」的心態而產生,過去懶人不想搬運,於是發明了手推車,手推車還是要推,於是在車上裝引擎,發明托運車,但托運車還是需要操作,於是工廠營運就轉為全自動,讓工作效率因此大幅提升。正如比爾蓋茲所說:「改變世界的人都是懶人。」

    馬雲說:「懶不是傻懶,如果你想少幹,就要想出懶方法。要懶出風格,懶出境界。像我從小就懶,連長肉都懶得長,這就是境界。」而這裡所提倡的「懶文化」其實不是在教人耍懶,而是在避免一個兢兢業業、看似勤奮,但實則是浪費生命的表現。 一個人想出頭,適當「偷懶」、思考接下來要如何改變現狀,會比埋頭努力還重要,只有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我們才能一步步地靠近目標,如果方向錯誤了,縱使再努力,也會越行越遠。 一個故事:白龍馬隨唐僧西天取經歸來,名動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馬」。於是很多想要成功的馬都來找白龍馬,詢問白龍馬成功的秘訣。 白龍馬說:「其實我去西天取經時,我走一步,你們也走一步,而我們的差別,不過是我目標明確,十萬八千里來回,而你們僅是在磨坊裡原地踏步而已。」眾馬愕然。

    常常懶惰不想工作嗎?社群軟體Instagram創辦人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說:「如果您不想做某事,請與自己達成協議,至少做5分鐘。你最終會完成所有事情。」。 心理學理論的蔡格尼效應(The Zeigarnik Effect),是指先做再說可以讓自己輕易達標。理論指出相較於已完成的工作,人類反而更容易記得未完成、被打斷的任務。 換言之,如果前一天刻意留下工作不完成,明天會更容易進入狀況。活用上述的心理學效應,也是一種「懶惰」幫助進入狀況的案例,也更能幫助我們有效率的達成目標。

    24小時思考工作事務,就是勤勞的好表現?其實適當懶惰,學習為工作畫下句點,才能降低大腦負荷。好好休息,適度放縱自己「懶一下」,第二天才能好好開機。 企業溝通軟體Slack的英國區域負責人史都華.鄧普頓(Stuart Templeton)曾說:「9點後就不會檢查手機」,這是「Slack認真工作,然後回家」的企業文化,且他認為:「我仍要改善的事就是,嘗試忽略更多事。」 在《深度工作力》(Deep Work)一書中,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發現,「當你嘗試做越多,你能完成的就越少」。這意味著在開始任何工作前,我們必須先確立少數要追求的遠大成果,並拒絕無關的任務。 以上這些案例都同時指出,「懶」在很多時候,其實反而成為推進工作、思考的新契機。 本文經整理參考自: 1.《商業周刊》 ...

  3. 2018年10月29日 · 根據 CNN 日前的報導指出,一天消耗多能量的物種,容易面臨絕種的可能;相反地,越是遲緩、運用少能量的物種,反而更有機會存活。 繼續看下去...(贊助商連結)根據美國堪薩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的研究顯示,學者挑選在大西洋中將近三百 ...

  4. 懶惰可能是因為缺乏動力、目標不清晰或恐懼失敗。. 透過認識懶惰的根本原因,你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它。. 步驟方法:. 自我反省:花些時間思考自己的行為,試圖找出懶惰的根本原因。. 記錄感受:寫下你在懶惰時的情感和想法,這有助於了解你的情緒狀態 ...

  5. 研究人員發現,過去500萬年間已經滅絕的軟體動物與現今存活的物種存在差異,已滅絕的生物代謝率要比現存的物種高。無論是現存的雙殼類和腹足動物,還是它們的化石都顯示,對維繫個體生存以及種群豐富度來說,保持懶惰是最佳的方法。

  6. 2016年4月17日 · 能幫助我們克服懶惰的,不是反省也不是激勵,而且改變你的行為模式;接下來就是七種能幫助你克服懶惰的方法。. 1. 改變環境. 史丹佛說服專家佛格(BJ Fogg)在接受《我教你變成有錢人》的作者塞提(Ramit Sethi)訪談之時表示,環境對我們會產生極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