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辛棄疾 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 注釋
    • 意譯
    • 賞析
    • 作者介紹
    醜奴兒:詞牌 。即《採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書博山道中壁:詞題。
    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西元1181年)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年少的時候,涉世未深,無法體會什麼是愁的滋味,總喜歡獨自登上高樓,喜歡獨自登上高樓,去感受那愁的氣氛。 為了寫作新的詩詞,沒有愁,也要勉強訴說,自己有許多愁。 如今,年紀大了,歷經世事,嚐遍愁的滋味,可痛快的傾訴心中的愁,但想說卻又說不出口,想說卻又說不出口。且暫將愁緒拋開,而只是說:「這是個好涼爽的秋天啊!」

    這詞,通篇言愁。透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描述 少年與中老年人 愁 的體會不同。 「少年不識愁為何物,為賦新詞強說愁。」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尤其是年少文人。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而今」二字,轉折有力,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中老年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 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說了又有何用? 只能「卻道天涼好個秋」了。比之年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 這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辛棄疾(西元1140年~西元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南宋 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辛棄疾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以恢復中原為志。然後他的抗金主張,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其詞豪放奔放,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

  2.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辛棄疾_漢語網. 朝代: 宋代 作者: 辛棄疾. 同類型的詩文: 宋詞三百首 宋詞精選 婉約 寫人 少年 抒懷 愁苦. 原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 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注釋. 丑奴兒:詞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 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 不識: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3. 採桑子辛棄疾》又稱《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 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

  4.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作者: 辛棄疾.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 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分類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辛棄疾 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7. 辛棄疾 (一一四零 ― 一二零七年),字幼安,號稼(音:嫁)軒,南宋濟南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 他生於 宋高宗紹興 十年,其時 山東 已為 金 人所估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