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豐年祭 是 台灣原住民 阿美族人 古老傳統的一項 祭祀活動, 中文 普遍稱呼為豐年祭,正式名稱則依各地用語不同稱為 Ilisin 、 Malalikid 、 Kiloma'an[1],日期則由各部落每年商議確認,多半位於陽曆的七月初至八月底。 豐年祭時的溪洲部落青年. 辭源. [編輯] 「豐年祭」儀式在各地的稱呼並不一致,南勢群主要稱為 malalikit、秀姑巒與海岸群多稱 ilisin、馬蘭與恆春群則稱 kiloma'an 居多。 Malalikit 意涵包含「共同體驗時間的流動」,Kiloma'an 意思接近「與家族相關之場合」,而 Ilisin 指「在禁忌期間」之意。 故「豐年祭」在各地的稱呼幾乎都不帶有「豐收」之意涵,僅是殖民政權自行詮釋的外來名稱。

  2. 起源. 阿美族 各部落之間的豐年祭起源不完全相同。 以 光復鄉 太巴塱部落的起源傳說為例,為太巴塱 ilisin(豐年祭)的起源神話。 相傳 Mayaw Kakalawan 與 Unak Kakalawan(亦可拼寫為 Onak)兩兄弟是太巴塱起源祖先 Cihcih no Cidal 的後代,母親為 Lona'awaw。 一日,兩兄弟隨著其 mama^(親近的父輩,可能是父親或舅父)至近郊狩獵,卻發現溪水異常混濁。 兩人匯報父輩後,父輩斷定河水不可能自發混濁,必定有外人在上游處攪和溪水作祟,囑託兩兄弟明日用布袋取下外人首級。 翌日,兩兄弟成功在上游處找到背對他們的男子,以布袋套頭後取下首級,回到家稟報母親卻發現是 mama^ 本人。

  3. 2022年2月5日 · 阿美族豐年祭時間在每年7月中旬至9月初,各村有自發性的豐年祭,台東縣在7月份展開,花蓮縣則在8月,其中最常見的祭典儀式有成年祭、迎賓舞、豐年舞、耕種舞、捕魚祭等,而阿美族豐年祭流程包含「迎靈」、「宴靈」和「送靈」3階段!. 那麼豐年期會為期 ...

  4. 2020年11月4日 · 阿美族各部落的豐年祭或有不同,但均 大同小異 :其中 歌舞 可謂整個活動的重心,有歌舞才是完整的豐年祭。 豐年祭的歌舞男女有別,男子為主,女子助興 。

  5. 豐年祭阿美族規模最盛大且熱鬧非凡節慶,它包含了政治、軍事、經濟、教育、訓練等功能,故豐年祭到現在仍在阿美族人心目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神聖祭典,也是族人命脈延續根源。. 阿美族原為種小米農業社會,以往每當小米收割之後,各部落分別 ...

  6. 豐濱Fakong由來及位置. 數百年前,阿美族祖先尋找耕居地來到貓公溪,望見溪谷台地滿山滿谷青翠盎然的文殊蘭 (允水焦Fakong),夏秋齊開白花,花香宜人,水源充足,遂定居至今。 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事件、人名或事物來命名。 因此將這裡叫 (砝貢)Fakong,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後來改名為豐濱村。 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Fakong部落豐年祭. 一、歷史悠久: Fakong部落豐年祭從建立部落開始直到現在從未間斷過,是我們引以為傲傳統。 二、祭儀日期、時間不變: 每年都在八月五日起,到八月十日止,共計六天六夜。 三、部落組織健全:

  7. ilisin (豐年祭)原為慶祝小米豐收及感謝祖靈庇祐的祭典,後因轉為種植水稻,祭典也因而轉變為稻米成熟採收之際舉行,具有紀念祖先、慶祝豐收、表現男子氣概與一年週而復始的循環等用意。 傳統阿美族為母系社會,而ilisin (豐年祭)為男人的節日,許多過程女性不得參加,年齡階級晉級的成年禮也是在祭典期間舉行。 年齡階級系統是架構 ilisin 豐年祭的關鍵,每個階級有專屬的名稱、歌謠及肩負的責任與工作。 男孩約 12 歲左右就必須加入年齡階級的預備組,以三至八歲不等為一個階級,一同住宿於集會所學習及生活,接受成為一個男人的訓練、參與部落工作及祭典的辦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