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功效】 溫陽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 脾胃虛寒、飲食不化、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四肢不溫、苔白、脈沈遲。 及一切沈寒痼疾。 【方義】 本方為 理中丸 加 附子 而成,比 理中丸 更具溫中祛寒之功。 方中 乾薑 辛熱,溫中扶陽祛寒; 人參 甘溫補中而壯脾胃益氣,兩藥相配,標本兼顧為主; 白朮 燥濕健脾;炙 甘草 甘溫,配伍 乾薑 、辛甘化陽,鼓舞脾陽; 附子 辛熱回陽氣,散陰寒。 【辨證要點】 腹痛不渴。 或嘔或利。 四肢厥冷。 舌淡苔白。 脈沈遲。 【加減】 吐血、便血:加 三七 、 白芨。 虛寒甚:加 肉桂。 心下動悸:加 茯苓。 嘔多:加 生薑 、 吳茱萸。 痰飲食積:合 胃苓湯。 霍亂泄痢:加 黃連 、 枳實。 【現代應用】
附子理中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洋參、焦朮、附子、乾薑、枳殼。 主治:麻後寒痢而嘔,腹痛。厥冷吐蛔,脈沉無力。附子理中湯, 出處:《回春》卷二。
理中湯、附子補中湯、參附理中湯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補虛回陽,溫中散寒。主脾胃虛寒,腹痛食少,泄利嘔逆,口噤肢厥,以及寒厥痼冷,霍亂臟毒,陰斑瘴毒,喉腫瘡瘍,口舌生瘡,脈沉遲或沉細;并治陰盛格陽,發熱煩躁。 用法用量
2024年3月7日 · 每次只要看到小腸經虛證,或者是體內經絡出現陽虛,只要出現腹痛、腹瀉一定是吃「附子理中湯」,而且改善效果非常的快。 熱性中藥可以改善中焦虛寒的腹瀉
理中湯主要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能增強理中湯的溫中健脾效果,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 理中湯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本方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比理中丸更具溫中祛寒之功。 乾薑辛熱,溫中扶陽祛寒;人參甘溫補中而壯脾胃益氣,兩藥相配,標本兼顧為主;白朮燥濕健脾;炙甘草甘溫,配伍乾薑、辛甘化陽,鼓舞脾陽;附子辛熱回陽氣,散陰寒。
基本介紹. 名稱:附子理中湯. 別名:理中湯(《醫方類聚》卷五十八引《澹寮》)、附子補中湯(《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參附理中湯(《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出處:《三因極—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大附子、人參、乾薑、甘草、白朮. 功用:補虛回陽,溫中散寒. 主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理中湯主溫中陽,甘草人參術黑姜;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回陽。 組成. 大附子 (炮,去皮臍)、人參乾薑 (炮)、甘草 (炙)白朮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銼散。 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口噤則斡開灌之。 功用. 補虛回陽,溫中散寒。 主治. 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 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