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93年8月10日於 台北國家戲劇院 首演,是雲門舞集在1991年復出之後的第一個新作。. 這齣舞長達兩小時,一共分為8段,分別是:迎神、東君(首演季時為「東皇太乙」)、司命、湘夫人、雲中君、山鬼、國殤、禮魂。. 整齣舞的概念是以中國詩人 屈原 的 ...

  2. 1993年8月10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是雲門舞集在1991年復出之後的第一個新作。 這齣舞長達兩小時,一共分為8段,分別是:迎神、東君(首演季時為「東皇太乙」)、司命、湘夫人、雲中君、山鬼、國殤、禮魂。

    • 創立與紮根
    • 創新風格
    • 演出評價
    • 火焚與重生

    雲門的創作與呈現一百六十多齣作。包括古典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從台北的國家戲劇院,到各縣市文化中心、體育館、鄉鎮學校禮堂,雲門在台灣定期與觀眾見面;每年輪流在各城市舉行的戶外演出,平均每場觀眾高達六萬人。 台灣許多知名的現代舞者均自雲門舞集發跡,如林秀偉、羅曼菲、劉紹爐等。這些知名舞者有的也各自創辦了優秀的現代舞劇團,如林秀偉創辦太古踏舞團,劉紹爐創辦光環舞集等。雲門舞者多為台灣舞蹈科系畢業生,他們的訓練包括現代舞、芭蕾、京劇動作、太極導引、靜坐與拳術。 雲門舞集創立的初衷,是林懷民年輕時候想學赤腳醫生改變窮鄉僻壤。林懷民在美國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畫報《人民畫報》海外版介紹文化大革命中的赤腳醫生在鄉村推進醫療,儘管是「中共的宣傳」,但被赤腳醫...

    林懷民除了身為雲門舞集的創始人和靈感泉源外,也是《蟬》、《變形虹》等短篇小說集作者,並在1960年代密切參與臺灣文學活動。在1970年代誕生的雲門以創新舞蹈和嶄新方向震撼了臺灣文化舞台。林懷民於1972年率領舞團在臺北中山堂舉行的首次公演中,對新形式展現不懈的好奇心,因此雲門融合了亞洲神話、民俗以及現代美感的動作風格,舞者運用諸如太極導引、冥想、武術、現代舞、芭蕾舞等多種運動方式和藝術手法。 雲門創造了許多以中國、台灣及亞洲的故事背景裡敘述臺灣人獨特經驗的舞蹈,如《白蛇傳》改編自中國傳統民間故事;《薪傳》中的「渡海」一折豐富表現出古代先民跨越臺灣海峽來到臺灣的經歷;《廖添丁》則是臺灣傳奇羅賓漢人物,在日本治理臺灣期間挫敗了暴虐官兵:139–142。

    雲門舞集經常應邀赴海外演出,是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常客。舞團在台灣及歐、美、亞、澳各洲兩百多個舞台上,演出超過一千七百場,以獨特的創意,精湛的舞技,獲得各地觀眾與舞評家的熱烈讚賞,如中時晚報:「當代台灣最重要的活文化財產」、英國倫敦《泰晤士報》評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亦曾贊其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2003年,《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吉辛珂芙將雲門的《水月》列為該年最佳舞作的首選;為澳洲墨爾本藝術節揭幕的《松煙》,榮獲時代評論獎及觀眾票選最佳節目;2004、2005年,《松煙》、《狂草》獲台新年度表演藝術獎;2006年,德國《國際舞蹈》與《今日劇場》雜誌邀請歐陸重要舞評家,共同遴選「行草三部曲」為「年度最佳舞作」。 1999年,林懷民獲頒麥格塞塞獎「新聞、文學與創造性溝...

    2008年2月11日凌晨時分,雲門舞集在臺北縣八里鄉(今 新北市八里區)的排練場發生火災,演出道具及歷年資料幾乎焚毀殆盡。台北縣政府採ROT加BOT模式,引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耗資新台幣3億多元,協助雲門舞集進駐淡水鎮中央廣播電台淡水辦公區舊址(當時為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淡水藝術教育中心),並興建雲門劇場。雲門劇場由建築師黃聲遠帶領的團隊「田中央工作群」規劃興建,2015年4月24日開幕,除作為雲門舞集排練場與行政團隊辦公室外,也是匯聚國內外藝術家創作、演出、跨界交流的平台。

  3. 2019年8月9日 · 1993年進團的周章佞,則是一路經歷了林懷民開始把這些東方文化引入雲門舞蹈的過程,從靜坐、太極導引、書法到武術,按部就班地接受林懷民對舞者的身體佈局。 「向內的察覺更多,因為有這樣的訓練,才發現原來身體可以很不一樣。 從呼吸開始感受身體裡面的精力在流動,原來身體可以產生這麼多變化。 」加入武術學習之後,挑戰更多但也更加有趣。 周章佞表示,當時沒想到居然可以用身體的骨節(關節)去跳舞,常會想像自己是個骷顱人,將力量透過骨結傳導出來。 「每個可以進到雲門的孩子都是身手不凡,然而你要他做這麼少。 」李靜君談到「鬆沉靜定」是雲門對所有新進舞者的要求,這也是雲門的現代舞為何能獨樹一幟,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的原因之一。 「我們要先捨,要把那件很漂亮的貂皮大衣捨得脫下來。

    • 雲門舞集 湘夫人1
    • 雲門舞集 湘夫人2
    • 雲門舞集 湘夫人3
    • 雲門舞集 湘夫人4
    • 雲門舞集 湘夫人5
  4. 湘夫人,無止盡的等待,從溫婉嫻靜到掙扎,最後還是得上轎當「神」,雖然是神,卻不見得有自主自由。 山鬼,孤獨的在舞台上,張大了口卻說不出話,山鬼滾著爬著動作比誰靈巧卻始終沒有辦法站直。 國殤,未滿三十歲而亡稱為「殤」,舞者一個個倒下了,又一個個站起來,站起來的與倒下的不見得是同一個人,他們不過是承接了同樣理想就必須面對相同的命運 (犧牲生命)。 不管是拋頭顱灑熱血,或是率族人抵禦殖民者的統治,或是隻身抵擋坦克,在在讓我想起埃及街頭抗議的年輕人,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文化,先犧牲生命的,永遠都是年輕人。 而旁白以三種語言念出義士們的名字,從陸皓東到陳澄波,從莫那魯道到林少貓,每一個名字都有千斤重,在舞者紛紛倒地之後,女巫出場。 女巫,在人與神的世界中間,在生與死中間召喚。

  5. 其他人也問了

  6. www.cloudgate.org.tw雲門官網

    1973年林懷民創辦雲門舞集,2020年鄭宗龍接任藝術總監。. 這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所有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

  7. 雲門舞集簡介. 1973 年春天,林懷民創立了臺灣第一個職業現代舞團「雲門舞集」。 林懷民強烈的民族意識,主張「中國人寫曲子,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引起廣大迴響。 二十多年來,雲門呈現了將近一百五十齣舞作。 從渡海拓荒的《薪傳》到幽遠意境的《竹夢》,雲門的舞碼取材豐富,從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多齣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而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也成功將臺灣舞團推向國際舞臺。 《九歌》從屈原楚辭的「九歌」取材編舞,呈現一場劇場儀式的舞劇。 九歌共分「迎神」、「東君」、「司命」、「湘夫人」、「雲中君」、「山鬼」、「國觴」、「禮魂」等八段。 引發敬天地、祭鬼神、歌頌愛情、悼念國殤等,以屈原的原作作為想像力的跳板。